《1.6眼和视觉》教案二 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4-02 13:06:0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观察物体离凸透镜不同距离时的成像的情况;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科学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科学的探究欲望,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
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科学规律。
【学习方法】
观察实验法、启发教学法、分析讨论归纳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凸透镜成像规律演示器一套,
【教学过程】学生实验
上节课很多同学发现了凸透镜能成各种不同大小的象,本节课我们就上节课发现的现象继续实验研究,并填写好下表
物距 象的特点 象距
u 放大、等大、缩小 倒立、正立 实像、虚象 v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有学生可能在填表格时会想到什么范围内成什么样的像,但也有很多学生可能是写一些数据,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可以参与讨论帮助分析从而使学生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对在几个特殊点上所成的像可能不会想到,因此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学生对实象和虚象的理解。
物距 象的特点 象距
U 放大、等大、缩小 倒立、正立 实像、虚像 v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f<v<2f
u=2f 等大 倒立 实像 v=2f
f<u<2 f 放大 倒立 实像 v>2f
U=f 不成任何像 /
u<f 放大 正立 虚象 /
板书(见上面表格)      作业:作业本B11-12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