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与性质》全册复习导学案 安徽省蚌埠铁中2014届高中化学.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9-28 09:18:49

知识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

1.能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电子数的关系

2.原子轨道

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____________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

轨道形状

轨道个数

s

 

 

p

 

 

1电子层:只有s轨道。

2电子层:有sp两种轨道。

3电子层:有spd三种轨道。

3.构造原理

构造原理: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随着__________的递增,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按照右图中箭头的方向依次排布,即1s,2s,2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5p……该原理适用于绝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基态原子:______________。当基态原子________能量后,电子会___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原子。

(2)泡利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____个电子,并且____________相反。

(3)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相同。

问题思考

1.电子按构造原理排布时,先排在4s轨道,再排3d轨道,为什么?而失电子时,是先失4s轨道上的,还是先失3d轨道上的?

 

 

知识点二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1.电离能

(1)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____________转化为气态基态正一价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意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易失去一个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3)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________的趋势,但某些地方出现曲折变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

2.电负性

(1)成键电子:原子中用于形成________的电子。

(2)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________吸引力的大小。

(3)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大,非金属性越强。故电负性的大小可用来衡量元素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的大小。

(4)变化规律

同周期从__________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________

(5)应用

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的电负性>1.8;金属的电负性<1.8;类金属的电负性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判断化学键的类型:两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两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问题思考

2.为什么同周期的Ⅱ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ⅢA族元素的,ⅤA族的大于ⅥA族的?如I1(Al)<I1(Mg)I1(S)<I1(P)。……………………………【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