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必修一).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22 08:56:22

课标要求: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概念:为解放全人类,以建立美好理想社会为目标而创立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

马克思15岁的自白: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最厌恶的缺点——逢迎     

您最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最能谅解的缺点——轻信   

您的主要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考试的德语作文: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三大工人运动: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武装起义,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傅立叶、欧文和圣西门等人为改变贫富分化的状况继续探索,寻求和谐发展的理想道  

《共产党宣言》:

①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②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③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④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⑤ 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⑥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1、客观原因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完成,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阶级基础:工业革命的完成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日益成为两大敌对的阶级。

无产阶级的壮大——三大工人运动

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

2、主观原因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

恩格斯:1820年

优秀品质:理想崇高、智能出众、勤奋顽强

素质:出众,勇于进行理论研究

恩格斯19岁写的一首诗:

一股汹涌的洪流,

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

松树在他面前轰然到下,

他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了一条大道;

我也将和这股山洪一样,

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

实践:参加社会实践

合作:真诚合作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这个幽灵说:让统治者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A、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阐明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揭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揭示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理论上:把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背景)变为科学(史实)

实践上:科学的理论(史实)顺应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背景),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现实上: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1、第一国际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C、各国工人运动高涨,联系加强

直接因素:1862年伦敦世界工业博览会和

1863年英法等国工人声援波兰抗俄斗争,推动和促成国际工人联合。

主观条件:领导基础——马、恩总结经验教训,并深入进行理论研究

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概况:

时间地点

1864年,伦敦圣马丁教堂

名称

国际工人协会

领导机构

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总委员会)

实际领导人

马克思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性质

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

斗争任务

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

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反机会主义)。

(3)、历史意义:

A、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B、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巴黎公社革命——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尝试

(1)、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

1)民族矛盾:普法战争;

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政府投降卖国;

3)直接原因: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巴黎公社的成立:

1871年3月18日革命(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经过选举自己的政权——公社,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3)、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  政权建设:社会经济:

1)军队、政权;

——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创举: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2)民主制度;规定了公职人员最高工资;

——体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代表广大人民利益。

3)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努力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在经济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4)、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在政治上主要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在经济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5)、巴黎公社的结果:失败;………………………………【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