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历史热点问题(一)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网  来源:教育文稿网  发布时间:2011-01-13 11:44:40
试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08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召开。在50多年前毛泽东在政协会上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里所讲的“目的”是 (    )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B.把国民党反动派打到台湾去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成立并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2008年3月5日—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你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
A.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分析国内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C.决定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2008年3月18日胡锦涛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右图所反映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孟子的“民本”思想的相似点是(    )
A.反对封建制度                
B.突出现实社会中“人”的重要作用
C.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
5.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能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是(    )
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6.2008全国两会十大最受关注话题仍重在民生。提到“民生”,我们就会想到三民主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7.胡锦涛在两会中指出,我们要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共为争取民主政治所做出了巨大努力,下列属于此努力的是(             )
①重庆谈判 ②通过《共同纲领》 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政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近代史上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有哪些?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④五四运动(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当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时,人民群众展开了向资产阶级要求民主的斗争。下列革命或者斗争中,属于人民群众向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斗争的是(      )
①宪章运动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巴黎公社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外大批杰出的人物为民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下列人物与事件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
①伏尔泰──启蒙运动    ②华盛顿──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拒绝连任第三届总统     ③孙中山──阐发了三民主义     ④陈独秀──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你知道,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分别是在中共什么会议上?(    )
①十三大 ②十四大 ③十五大 ④十六大⑤十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④⑤      D.③④⑤
12.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为
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加强;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2008年两会再次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其实,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的更高阶段。据此,请回答: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仁”,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爱”。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