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历史热点问题(一)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网  来源:教育文稿网  发布时间:2011-01-13 11:44:40
5.1922年农民契可夫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会是(   )
A.增加税额   B.处以罚款     C.限量交易     D.放任自由
6.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段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斯大林模式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赫鲁晓夫上台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7.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A.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B.列宁──颁布1936年苏联新宪法
C.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8.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
A.67年    B.69年    C.75年    D.74年
9.从苏联解体这个事件中,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得到的正确启示是(    ) 
A.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只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D.不能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
10.某历史小组展开探究活动,其中就问题“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的传播是在什么时候”出现了分歧,你认为应是(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新文化运动后期
C.五四运动之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11.对于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的作用,下面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B.为五四运动作了组织准备
C.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D.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读图简答题
 12.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⑴列宁同志清扫的对象有那些?在俄国,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具体是指什么事件?
 ⑵列宁同志清扫地球,他扫到中国来了吗?怎样理解这一句话?
⑶请举一俄国以外的例子来说明列宁同志清扫地球,而不只是俄国。 
三、分析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新时代的曙光”出现。─摘自人教版九下《世界历史》
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时代的曙光”的“新”指什么?距今已有多少年?
 (2)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材料三中,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 “后来苏联的模式”指什么?有人说“是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探究题
 14.200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中苏(俄)两国在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最终的结果却又不同,请列举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它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5.D 6.D 7.B 8.B 9.A 10.B 11. A 
二、读图简答题
12.⑴对象: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旧势地主等。事件:十月革命
⑵扫到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⑶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等。 
三、分析材料题
13.(1) “新”指①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半殖民地。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的新时代。90年。(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②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③五四爱国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3)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模式: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等。 
四、探究题
14.相似之处:两国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发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苏联在农业集体化和中国在人民公社化过程都把农村引入社会主义;在实施中都追求高速度;都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都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原因:苏联改革无法克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根据中国国情,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启示: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②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④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采取正确的对策。(言之有理即可)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