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上).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1-26 10:34:45

〖内容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了解春秋战国起迄年代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让学生在战国七雄形势图上填出七雄的地理位置,训练识图能力。
  讲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分析各国变法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
  引导学生将西部地区历史文化遗址的挖掘和保护与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培养现代意识。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善于用人、纳谏并进行改革是一些诸侯国得以强盛的重要原因。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变法,它是时代变革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促进了四川成都地区的农业发展,成为历史上先进的农业经济之一。
〖教学要点〗
  1.重点 商鞅变法
  2.难点 讲清楚商鞅变法是朝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需要。
〖教学分析〗
1
.春秋时代

  讲清东周概念、起迄年代及主要特征。
  分析春秋时期周天子与诸侯国地位的变化以及各诸侯国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原因,从而了解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
  介绍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强调齐桓公是五霸中的首霸。
  强调争霸战争是为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但争霸战争体现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争霸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2
.战国时代
  结合战国七雄形势图,向学生简要介绍三家分晋的简况,讲清七雄的地理位置,并配合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让学生在短期内记住战国七雄的方位,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
②“
战国七雄的七个大国是同时并存的,与春秋五霸的五个霸主先后出现有所不同。
③“
尊王攘夷旗号的打出和收回,说明经过激烈的争霸和兼并战争,周王室更加衰微,弱小的诸侯国相继被吞并,在客观上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强调战国初期各国变法的原因和目的,并突出魏国的李悝变法以发展农业为主,楚国的吴起变法以强兵为主,而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特征以法治国。
分析越王勾践之青铜宝剑为何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依然非常锋利?让学生在课后上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得出结论(经铬盐氧化反应后,耐腐蚀,耐高温)。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