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2-27 15:27:4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是在教材内容比较简约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学生:英国、美国、法国。

  教师指出:这三国完成历史转折的过程中,都发生了战争,都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手段。当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并巩固之后,由于它们在政治上比封建制度先进,在科技上发明成果累累,在经济上迅速富裕起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体现出全方位的优越性,形成了资本主义时代潮流,世界各国必然要被卷入进来。今天要了解的俄、日两国的历史转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讲授新课: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教师让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教师提问: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

  学生:速度缓慢,水平落后。

  教师:农奴制怎样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生产效率极低;农奴生活水平低下——市场难以扩大;农奴时常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教师讲述: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非常严重。一方面它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沙皇亚历山大二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实际是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

  教师:沙皇亚历山大二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个改革方案有哪些主要规定?

  学生: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再也不许地主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