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学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1-08 09:57:19

课程标准: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一年级新教材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节重点课,主要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状况。本课主要讲的就是对内改革,对内改革的成功为我们对外开放的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为中国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打下了良好基础,本课又为下一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前提。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该课地位举足轻重。

学生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比较感兴趣。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给学生一个较完整、条理的知识结构不难,但是由于我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所以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讲清这些改革的背景,将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比较难。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阅读教材、展示图片、小组探究、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农村改革的两种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建立的意义;国企改革的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并采用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讨论等方法来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农村改革前后的对比,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情感,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讲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难点:理解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采用的方法是讲读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并采用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讨论等方法来完成。

根据教材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对教材知识作总体了解,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的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

教学过程:………………………………【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