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八课 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oc
【重难点讲解】
1.民主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认识
(1)关系发展的过程:
①第一次合作(1924—1927):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革命运动。结果是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②第一次对峙(1927—1937):国民党全力围剿中共。结果是导致十年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③第二次合作(1937—1945):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日战争。结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④第二次对峙(1945—197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结果是导致三年多内战,祖国至今不统一。
(2)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与国际环境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3)认识:
①国共双方斗争是必然的,只要从民族利益出发就能合作,推动革命发展;
②中共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说明,中共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方针。合作是中共推动努力的结果,分裂是国民党独裁方针和国际反动势力干预造成的;
③国共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岸统一是历史趋势。
● 典型例题1:
国共两党矛盾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 )
A.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国际政治势力态度的影响 D.国际环境的影响
● 典型例题2: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处理国共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是 ( )
A.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承认和维护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
C.努力争取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D.反对和打击国民党内部的投降派
2.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次挫折
(1)基本史实:1927年大革命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挫折原因:
①大革命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主观上,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中心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原因“左”倾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毛泽东等人的正确指挥思想被放弃。
(3)挽救措施:
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最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②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从军事上、组织上纠正“左”的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两次挫折的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既要反“左”,又要防“右”。
②实践证明,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路线的正确代表,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就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5)中共能够战胜两次挫折的原因:
①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③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 典型例题3:
“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这种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一种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他的来源是由于对敌人的力量估计不足,是由于对客观的困难特别是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困难有了过分的估计,是由于对自己主观的力量特别是苏区与红军的力量估计不足……”材料中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指 (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真题再现】
1.(2010年,全国I卷,16)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
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2.(2010 年,北京文综,18)右图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
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