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公平正义,民生问题
一、时政材料:
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要扩大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从2008年秋开始,我国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用;2009年,一些地方政府向部分群众发放“消费券”,以增加收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
二、基础知识:
1、 公平正义:
公平就是应该分担的责任,应该得到的利益。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都需要公平。
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遵守社会规则与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社会公平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支撑,也需要“富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
青少年——①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公平总是相对的;②增强权利意识,对破坏公平的行为,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巧为(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伸张正义);③增强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④坚持正义标准,做有正义感的人。
2、 民生问题:其实质是发展问题。
民生问题突显了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包括就业、分配、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司法、三农、社会保障等问题。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党和国家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基本问题:
1、公平与正义的关系?民生问题与社会公平、社会和谐有什么关系?
①社会公平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支撑,也需要“富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
②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谐社会必须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
民生问题突显的就是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2、免费义务教育,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权利?体现了国家的什么战略?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
①受教育权;
②科教兴国战略;
③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学习;自觉履行义务: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3、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4、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经制度的优越性;共同富裕的原则;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