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必修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难点
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共用一个原则;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这些内容实质上围绕一个核心问题:“经济全球化”而展开。“共用一个原则”讲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通过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认识这一事件的影响和作用;经济全球化在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利与弊”。
建议学习本课具体内容之前,先破题: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第一目“共用一个规则”,教材主要写了五个问题:
(1)背景:
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整体上来看,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2)方式:制订统一的、有约束力的国际经济规则。
(3)标志: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①世贸组织成立过程:1947年,美国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进行了减让关税的多边谈判,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并于次年生效。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他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并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随着活动领域的扩大,缔约国的增加,关贸总协定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其规模的扩大。可结合【历史纵横】中内容分析。但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它由一些“原则”和一系列的“例外”组成,并不是正式生效的国际公约。它仅管辖货物贸易,这与世界性产业结构向服务业、第三产业转变,国际服务贸易及投资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也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不适应,因此,不能适应国际经贸环境的巨大变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1986年9月,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在乌拉圭的埃斯特角城举行,会议进行了旨在全面改革多边贸易体制的新一轮谈判,即乌拉圭回合谈判。谈判启动后,意大利首先提出建立一个多边贸易组织的倡议,这个倡议很快得到响应。1993年底,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时,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