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毛泽东思想.doc
一、形成过程
发端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极为关注。先后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形成时期:井冈山时期。标志是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主要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成熟时期:延安时期。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主要著作:《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这些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标志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内容: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②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③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④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主要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实质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深远影响
①革命实践方面: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②在理论方面: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邓小平理论
(1)形成过程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2)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伟大起点;(3)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4)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的概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5)1992年的南方谈话(重点掌握:“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本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完整体系;(6)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写入党纲。
(2)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创造性构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这些内容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3)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深远影响
①实践方面: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推动了祖国统一的进程;②理论方面: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伟大旗帜。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过程
①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②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
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