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6 12:28:22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课标内容】

 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结构】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古代商业的繁荣

1.商人势力的发展:

1)商人的由来: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贩卖的物品为“商品”,从事交换的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2)汉代:商业活跃,商人成为四民之一。

3)唐代:商人商旅往来频繁,无所不至。

4)宋元:商人远行贩运发达,海外发展迅速。

5)明清:出现了会馆,地域性商邦崛起(晋商和徽商)。

(疑难探究)徽商与晋商为什么在明清时闻明全国?(提示: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提示: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

2.商人的特殊生活与观念:

1)特殊生活: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2)观念:重利轻离别、进取、冒险。

(疑难探究)“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战国策·齐策一》

请思考:《战国策》描写了战国时期齐国都临淄怎样的景象?(行人车辆往来拥挤,居民生活富足的繁华景象)封建城市的繁荣是古代经济中哪一经济结构繁荣的主要表现?(商业经济)商业经济的繁荣除城市繁荣外还有什么表现?(商旅贸易频繁;市场的繁荣;货币融通方便等等。)

二、“市”的发展演变

1.发展演变:

秦代:管理“市”的规定,必须明码标价。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相当严格。六朝:乡村形成“草市”,实行行政管理。唐代:“草市”逐渐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晚期大城市出现“夜市”。宋代:“市”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设施完备。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非常繁华。

2.“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

①早期的依赖于而存在。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②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如日中而市;坊市分开等。)

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①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②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

(疑难探究)材料一:《周易·系辞》有“日中为市”。唐朝初期仍然有“日中而市”的古风

材料二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晚唐朝诗人)杜荀鹤

材料三: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东京的商业繁荣“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请回答: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里?(唐代后期和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出现夜市)

南宋市镇续有发展。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临安(今浙江杭州)附近有15个市镇,今人考证尚不只此数。又宝庆《四明志》记鄞县有市镇18,慈溪县有16,定海县有l3;景定《建康志》记全府有淳化等14镇、汤泉等20余市。明清时期江浙一带市镇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材料反映古代商业取得怎样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市镇”由“草市”发展而来,它的出现表明春秋战国以来那种商业布局被完全打破?

(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的局面被完全打破。)

三、商人的活动

1.商人的生活方式: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2.发达的商运:商运集中

   方式 :水运:俞大娘航船   

 陆运:丝绸之路           

 海运 :海上丝绸之路

四、商业都会的崛起

1.战国:出现商业集中趋势。

2.汉代:长安和“五都”成为全国性商业中心,还有众多的地方商业中心。

3.南北朝:江南也出现商业都会(建康、山阴等)。

4.唐代:除长安、洛阳外,广陵“雄富冠天下”。

5.宋代:东京商市繁荣

6.清代:苏州、汉口、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疑难探究)对比汉、唐两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不同: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限制。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重难点突破】

1.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4)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货币制度及货币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水平与特点。

2.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1)发展阶段:①战国秦汉时期快速发展;②魏晋南北朝时期缓慢发展;③隋唐时期恢复繁荣;④宋元时期突破旧制;⑤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

2)原因:①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②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政策:政府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④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⑥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1)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

2)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利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4.商业产生的根源何在?它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

1)根源: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2)联系:商业、农业、手工业之间互相联系,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课时检测】

1.明朝“嘉庆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反映明中后期(     )

 A.富起来的地主较多

B.原来富有的地主被后起的超过

C.商品经济发展,经商致富者多了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冲击封建经济

2.中国古代商业城市的兴起开始于(  

A.战国时期 B.汉代 C.隋唐  D.明清

3.下列对汉代都城长安的“市”描述正确的是(  

①是长安的集中贸易地 ②官府对市的场所和时间有严格规定 ③已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 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民间集市“草市”出现于(   

A.汉代  B.六朝时期   C.唐代   D.宋代

5.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不迟于(   

A.汉代  B.六朝时期   C.唐代   D.宋代

【答案】1C 2A 3C 4B 5A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