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背景;《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
教学内容
导入
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主导一切;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十八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
一、浪漫主义文学诗歌
1.时代背景(
(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美好景象(自由、平等、博爱)
(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通过改革或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基本确立。知识分子大都受过启蒙思想的熏陶,曾是革命的热情拥护者。但革命后确立的新制度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对18世纪启蒙学者所鼓吹的自由民主思想的实践感到失望,革命时期欧洲动荡的社会现实,资本的剥削给人们带来的失望,文学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象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便应运而生。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
(2)二是崇尚自由和解放,热情讴歌人民要求自由和民主的斗争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原指用罗马语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
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塑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顶峰。
3.代表人物及作品
(1)拜伦
①简介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曾在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国的工人运动,并成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方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