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 吉林省油田高中高二人教版历史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05 19:30:47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经过,教材对比说明了在戊戌变法中新旧势力的交锋情况,阐明了百日维新的失败结局,在史实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了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关于本节内容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为深入分析和认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奠定基础。

    本课引言是用富有感染的文字介绍了屠杀戊戌六君子的悲凉场面,在此基础上点明“波澜壮阔的戊戌变法运动悲壮失败”,并进一步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升华到新的层面: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道路是多么的坎坷和曲折。建议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内容,让学生对“监斩官草草宣布了朝廷的判决,刽子手操起了屠刀……”进行情景想象,让学生看到当时掌权者残暴、冷漠。然后通过提问“六壮士为什么要遭屠杀?”“波澜壮阔的戊戌变法运动为什么会悲壮失败呢?”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近代日本也曾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他是通过什么改革后才走上富强之路的?(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近代中国也面临同样的局面,中国资产阶级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又怎样呢?(向日本和西方学习,掀起了救国的戊戌变法),那么康梁变法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与日本的结果不同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概括问题阅读思考)

〖导学引思题〗

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他们为什么能掀起戊戌变法?

〖思维提示〗

运用经济决定政治这一原理分析,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必然掀起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运动,同时应注意从时局、经济、阶级、思想等方面全面综合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

〖归纳点拨〗

学生根据课文阅读、归纳要点,填写空格,教师用课件演示背景结构,学生回答,逐项展出

(条件)包括经济、阶级和思想方面,揭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关系,然后从思想条件方面引出下一目康梁的维新思想。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导学引思题〗

1、康梁的维新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它与早期维新思想是怎样的关系?

2、康梁维新思想的内容、特点有哪些?他们又是怎样宣传的?

〖思维提示〗

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问启发诱导,在适当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

2、关于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运用对比法分析其内容的差异,应注意从两者的阶级本质出发,抓住论战的核心是“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进而分析,论战实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讨论点拨〗

(教师根据导学引思题,引导学生讨论,步步深入,揭示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内容、特点)………………………………【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