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28 10:46:16

一、单项选择题(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2.《清史稿》记载“(嘉庆)二十一年,英复遣使来贡,执事者告以须行拜跪礼,斯当东(注:英国使者)等遂称疾不入觐,帝怒,谕遣归国,罢筵宴赐物。嗣是英使不复来廷。”此事中,嘉庆帝的态度主要反映了清王朝(    )
A.闭关锁国政策  B. 传统夷夏的观念    C. 是礼仪之邦     D. 实行君主专制
3.《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4.《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    )
A.天人感应思想    B.君权神授    C.阴阳五行学说    D.封建等级思想
5.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
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6.“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7.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8.“义和团对洋教和外国的侵略者充满争议的怒火与仇恨,对洋人洋事物则持
偏狭的盲目排斥态度,从而形成拼死抵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性与笼统排外的落后性
交织在一起的特殊现象”,义和团运动中的这一“特殊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帝国主义长期侵略,中国人民被迫以牙还牙
B.农民小生产的局限,不能科学区分外洋事务与列强侵略
C.是农民直观认识和义愤诉诸暴力和反抗的表现
D.是由于教会干涉中国内政践踏主权造成的
9.“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完成革命任务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0.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12.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              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13.按照历史事件的时序探寻内在逻辑联系是历史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下表所列是公元646 年发生的一些事:
正月 唐太宗命孙伏伽等22人巡察四方
三月 太宗亲征高丽不胜
三月 下诏重修《晋书》
六月 李勤率兵讨伐薛延陀并灭之
九月 敕勒诸部首领表示世代听命于天可汗
 由上表内容可推断太宗重修《晋书》的主要目可能是(    )
 A.尊扬皇室,证明先世之渊源         B.弘扬学术,尊崇儒学的地位
 C.倡导教化,完善科举取士制         D.恢复权威,扩大天朝的影响
14.法国一位资深议员曾发表演说:“中国地方广阔,民气坚劲,殊非印度、南
洋各处可比。……谁敢谓亚洲堂堂之大国,无华盛顿其人者起。吾故谓瓜分之说,
不啻梦呓也。”该议员演说的背景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C.义和团运动被镇压                  D.巴黎和会上中国据理力争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收集新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资料时,收集到了“三
落两起”“濒临崩溃边缘”和“有所发展”等词汇。这些词汇所评论的我国经济发展
时期是(    )
 A.“一五”建设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十年
 C.“文革”十年                      D.“文革”结束以来
16.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利益,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柏拉图认为直接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17.“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归功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的年收入,以及来自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的年收入。”所体现的史观是(    )
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文明史观
18. 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他
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
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福利和
就业委员会成员,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办法是(    )
A.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B.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C.规定工人的基本权利              D.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19.下表是苏联某一时期内经济的增长率(%)
年份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人均实际收入
1966-1970 7.8 8.5 3.9 5.9
1971-1975 5.7 7.4 2.5 4.4
1976-1980 4.3 4.4 1.7 3.4
1981-1985 3.6 3.5 1.0 2.1
影响上述时期苏联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工业化运动    B.美苏争霸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的
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
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
部因素”是指(    )
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21.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
A.技术支持     B.原料的支持     C.市场需求      D.资本支持
22.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配合了国家工业化的进行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23.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
A.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