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八 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①陆九渊主张: |
“发明本心”以求理;
“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
②王阳明主张: |
“致良知”;
“知行合一”
3、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1、地位: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
2、消极: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3、积极: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塑造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4、认识: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理学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吸收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一)、历史背景:
政治方面: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经济方面:(1)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批判契机。
思想方面:(1)宋明程朱理学日益僵化,文化专制高压政策压抑摧残了人们的思想。
(2)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背景: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使士大夫阶层认真反思明亡教训,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省并著书立说。
(二)、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1、李贽(明朝)
(1)思想主张--反对正统思想的先驱
①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②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标准,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③ 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
④ 诗文写作风格主张“真心”
⑤主张男女平等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乎?”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亦无定论”。
材料二:“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故官人而不私以禄、利,虽召之必不来矣;苟无高爵,则虽劝之必不至矣。”“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是”,“无私之说者,皆画饼之谈。” “富贵利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矣” 。“各从所好,各骋所长,各遂其生,各获其所顾”
材料三:“有夫妇然后有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万物皆生于两(阴阳二气),不生于一(万物之源‘理’)”, “更不言一,亦不言理”
材料四: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焚书》
探究讨论
阅读上述有关李贽的“异端”言论并概括其“异端”思想。
提示:材料一:政治观: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材料二:人性论:人有私欲是人的天性,人欲也是天理。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为自已去谋求富贵。材料三:世界观:世界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并非“理”是万物的本原。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
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材料四:主张男女平等
(2)李贽思想的评价
①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了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②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成功体验】
1、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
答案: D
2、明末清初三大著名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相同主张:
①政治: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②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主张“经世致用”
③思想:批判传统儒学
材料一:“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