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2-27 16:27:27

导入新课:第22 《祖国统一大业》

教:首先,咱们先来听首歌曲(课件播放《七子之歌》)                                       

设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

生:听过。

教:这首歌在向我们传达着怎样的信息?

生:渴望统一。

教:在这首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港、澳、台、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

生:没有。

教:还有哪个地方没有回来?

生:台湾。

教:宝岛台湾与祖国母亲相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都不忍心看见的!那么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政策?

生:“一国两制”。

教:好,那咱们先来学习本课的第一个问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打出幻灯片:     

教:先请大家快速浏览下本课第一目的内容,待会我请位同学来告诉我“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停顿两分钟)

打出幻灯片:“一国两制”是怎样提出的?

教:随着1949年解放战争的结束,国民党在与中共的这场对抗中失败后退往台湾,此后的日子里,台湾海峡就像一道鸿沟一样,隔开了两岸同胞,台湾和大陆处于了一种敌对状态,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但这一伟大构想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也有着一段形成过程,那大家阅读了课本,现在就来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吧。

生:略

打出幻灯片:     

教:在台湾问题上,中共在解放战争后一直是要解放台湾的,何为“解放”,解放就意味着要动用武力,而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真诚的邀请,这《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也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武力解放转向和平统一。在随后,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在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