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方法 同步导学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1-01 10:07:44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结束。它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逐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企图灭亡中国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国内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探索救国道路,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就其革命性质而言,它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其中,1840—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80年的历史,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30年的历史,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一、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
  近代100多年间,外国资本主义采用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它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一系列侵略权益;它们还先后利用和扶植清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作为他们侵华的工具,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在进行军事、政治侵略的同时,它们还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近代的中国,政治上丧失独立,经济上受到掠夺,文化上横遭破坏,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导致中国近代长期贫穷落后的根源。

  2.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资本主义及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第一次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民族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赢得了民族解放,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3.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在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压迫的同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先进代表,为了救国救民,选择了多种救国方案,探索各种救国道路。地主阶级进步思想家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举起了平均主义旗帜,洪仁玕发表了《资政新篇》,在中国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走上了改良主义道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他们的救国方案及其实践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优秀代表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选择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经过曲折艰苦的探索和斗争,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近代的历史证明,无论是空想农业社会主义、改良主义,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4.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史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它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所以发展艰难缓慢。在清政府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曾出现过两次发展高潮。1927年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确立之后,逐步建立了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他们凭借国家政权,采取强制掠夺的方法,依附英美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实行压制政策,使其受到摧残、压迫,日益萎缩。抗战时期,民族工业一些部门破产;解放战争时期,由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民族工商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与国民政府的政策相反,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和解放区,采取了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使其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的线索梳理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体系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主线,分不同阶段,可将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整理。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时期
  从1840年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接连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是这两场民族自卫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虽然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和战争中推行的妥协投降政策,致使中国遭到失败。英国等外来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主权,如领土、司法、关税、贸易等一些特权,沙俄乘机割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中国的门户被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的性质和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农民革命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时代特征,达到千百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在思想界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洪仁玕则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对待西方侵略者的态度上,清朝统治者由对抗到“和好”,中外反动势力在镇压中国革命的基础上勾结起来。

  2.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及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时期
  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阶段。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形态、阶级结构和思想文化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动;在两大社会主要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于主要的地位。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加剧,面对内外矛盾,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它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60、7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民族工业开始出现,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已先于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从19世纪70年代起,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中国边疆地区进行侵略:沙俄侵占伊犁,日本登陆台湾,英国制造“马嘉理事件”,随后又发动了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进一步丧失了领土、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在加强资本输出的同时,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得到发展。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缺乏群众基础,戊戌变法运动失败。此后义和团运动爆发,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进行了直接干涉,发动了空前规模的侵华战争。义和团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