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3-29 09:41:08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35课时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导读】

复习本课要掌握民族工业在下列四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即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以及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认识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国初期: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使国货市场不断扩大,为其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北洋军阀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状元实业家特殊的地位和经历,尤其是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中,以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由于实现了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加之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于是从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

(2)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的破坏,在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的利益,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由于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残酷挤压,加之国民政府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因此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达到强国富民的理想,是近代中国许多年许多仁人志士做过的梦,但是毫无例外,全都破灭了。历史雄辩地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不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要想发展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因此,发展资本主义跟进行民主革命相比,其地位和作用永远是第二位的。

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从政治领域看: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从思想领域看:它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运动,从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典型例析】

例1.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B.3个              C.2.5个           D.0.55个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发展规律及其特征判断的能力。把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民族资本主义在1875-1895刚刚诞生,对应最少的。1914-1918短暂的春天,对应最多的。1896-1911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在0.55的基础上有所增加。1912年民国建立,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实行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这一阶段应比上一阶段再增加。

答案C.

例2.《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提供的下列数据主要说明了

时间

华资工厂

华资资本

工人

1913年

1698家

330824000元

270717名

1920年

1759家

500620000元

557622名

A.华资工厂数量增加
B.华资资本数量增加
C.华资企业中工人数量增加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解题关键是阅读表格,注意数据变化,然后将数据转化为文字。

答案:D

例3. 表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本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