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3-29 09:46:30

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1840—1919年)

第27课时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考点导读】

复习本课要掌握: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

①国际形势:18世纪中后期,英国、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②国内形势: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对华商品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道光帝任命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2)鸦片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1840年6月,英舰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在广东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厦门守军击退英军,英军继续北上,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道光帝将林则徐等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方“议和”。

第二阶段:在议和时,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道光帝对英宣战,英军扩大侵华。在进攻镇江时,清军满族将领海龄率守军全部壮烈殉国。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清政府屈辱求和。

(3)鸦片战争结果——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就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第一阶段: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开始,随后,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典型例析】

例1.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指英国政府;“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对联式悲歌”喻指中英两国胜败对比;由此可以判断B、C、D不正确。

答案:A

例2.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