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教必修2)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08 20:36:34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的背景、内容与影响,了解其中的关系;

(2)通过学习课文能够理解各个时期所实施的不同的正策,是当时社会形式的需要决定的,在当时都具有进步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情景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同学们对本章一个系统的了解;

(2)在教学中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策的实施要随着社会形式的变化而变化,要适应当时的需要而调整;

(2)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

 

【教学方法】

1.   利用讲述与多媒体结合,直观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本章知识,系统识记;

2.   运用比较法,把不同时期实施的政策作比较,根据当时不同的社会形式考虑问题,明确不同的政策的实施是以不同的社会背景为前提的;

3.   阅读课外史料,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①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被推翻的剥削资产阶级正准备通过武装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权。 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②国际:西方国家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采取敌视态度。帝国主义集团英法美日派军队侵犯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试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③与此同时,协约国还支持反布尔什维克和反苏维埃政权的各种力量,策动武装叛乱。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入国内战争中。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根据《和平法令》的精神,苏维埃政权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战争。

新生政权采取的对策: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①苏维埃政权建立红军,②宣布“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按军事方式改组国民经济,实行战时经济体制,史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主要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征集制,除必要的口粮外,农民必须无条件完成国家摊派的征粮额;

②(工业)加速工业国有化,设立管理总局体制;

③(劳动力)推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并按照军事体制固定劳动者的工作岗位;

④(流通和分配)流通和分配领域非市场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3)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的特殊环境下所采取的一系列非常政策和临时措施。其历史功绩在于,它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胜困难,赢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然而它反映了人们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迫切想法,试图用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因而脱离了俄国当时的发展阶段,不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①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加上自然灾害,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

②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俄共需要寻求新的模式。

(2)主要内容

①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解除工业国有化。采取租赁制等方式,把外国资本与私人资本重新引入国有企业,并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

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允许自由贸易;

④取消食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核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重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3)评价:

①粮食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

②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③允许自由贸易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为主要目标,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较快地恢复了国民经济,稳定了政治形势。新经济政策为布尔什维克党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但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其弊端日益显露,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成立的基础)。此后,又有其他共和国陆续加………………………………【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