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旧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教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13 09:58:24

单元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重点理解的内容

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但这时的蒋仍没有完全放弃对日媾和的幻想,仍希望将卢沟桥事变限制在“地方事件”的范围内,中日双方停止军事行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遭到日本外务省的拒绝。日军侵占北平、天津的行动震动了全国;日军进攻上海,更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心脏地区和英、美的在华利益。在全国要求抗战的压力下;在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的事实面前,国民党决心接受中共和爱国人民的建议,实现团结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史实表明,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首先是军事上的合作。周恩来说:“国共实际的合作,是从军队开始的。”国民党当时是执政党,拥有两百万军队。国民党当时的政策转变,对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有着重要意义。

2.抗战初期的国际关系:日本帝国主义准备一举吞并中国,并以准备袭击苏联的姿态引诱反苏的英、美对它让步。德意支持日本侵华。苏联看重的是国民党的力量,并于1937年8月21日,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还在财政上、物资上给中国政府以援助。英、美采取两面政策:由于日本侵华损害了它们在华利益,同日矛盾有所发展;又由于它们当时忙于欧洲事务,又害怕中国革命力量的兴起。因此,一方面给中国以一定的援助,支持中国抵抗日本;又一方面,企图牺牲中国部分领土来缓和同日本之间的矛盾,并促使日本进攻苏联,以便坐收渔人之利。

3.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有着种种区别,如抗战路线、依靠的武装力量、战场规模和方式、战场范围等等。在不同阶段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起辅助作用;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在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它牵制和打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争取抗战胜利具有决定意义,国民党正面战场虽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

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其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正面战场从战略上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没有敌后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因而,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为依存,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4.中共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1)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一方面领导抗日救亡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2)提出并坚持贯彻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和开辟广大的敌后抗日战场。(3)始终高举抗日旗帜,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摆在首要地位,同时主张实行民主以促进团结。(4)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妥协投降和分裂倒退的逆流,确保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5.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两条路线的对立:国共双方在抗日问题上,一开始就存在严重分歧,实行的是两条不同的对抗日战争的指导路线。国民政府推行单纯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而中共提出一条全面抗战路线。这是由国共双方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力图使抗战的进行不损害其统治地位,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抗战中壮大会危及其统治,把抗战的希望寄托在国际援助上。甚至企图在对日作战中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而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提出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贯彻在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