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二) 同步导学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0-30 11:48:06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恒星日和太阳日产生的原因
  首先同学们要明白,这幅图是从哪个角度看地球,从公转的方向可以判定,这是北极上空观测地球。你能把地球自转的方向加出来吗?应该是逆时针方向的。
  现在我们来考虑,如果地球只有自转没有公转,事情就简单多了。地球就会在E1位置原地旋转,P点也会每次都同时朝向太阳和恒星。
                   
  现在的问题是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以平均每日东进59分的速度公转。右图所示,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S、某恒星、地心与观测者P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自转360度后,到达E2,P又位于恒星与地心的连线上(遥远的恒星发出的光可看作平行光)。但此时P点还没有朝向太阳,地球还需在自转59分运行到E3,P才又位于太阳与地心的连线上。所以,从E1-E2为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360度,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E1-E3为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度59分,时间为24小时,是我们日常的一天。

  2. 地球的自转方向:
  同学们要掌握不同角度的经纬网的图上地球自转方向的判定,这通常是解题的基础步骤。如果北极点在地图上上端,则地球是从左向右自转的,也就是左西右东;如果南极点在地图的上端,则正好相反地球从右向左自转;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是逆时针方向自转的;如果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是顺时针方向自转的。如果题目中给出了地球自转方向,也可以据此判断南北极点的位置和方向。

  3.晨昏线的判定
  (1) 侧视图:
                 
  地球侧视图是最常见的一种日照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赤道为一条居中直线。居中的一条经线也为直线,其余各条经线为弧线。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将任意一条纬线平分为昼弧、夜弧);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极圈的各一端,除赤道上昼夜平分处,其它各条纬线的昼弧与夜弧都不相等。(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晨线的状况)
  (2)极投影俯视图
                 
  图中心为极点,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为北极,若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中心为南极。二分日时,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通过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为弧线,且与极圈相切。(图示为北半球冬至日,北极投影俯视图,弧AB为晨线,弧BC为昏线)
  (3)立体和变式图
  
  这类的图像一般首先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再根据黑夜和白天的范围来判断晨昏线。(甲图夏至日,乙图为冬至日,丙图为冬至日)

  4.地方时的计算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从静态的方面来看,在同一瞬时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同;从动态的方面来看,地球不停地从西向东自转,东边的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的点的时刻要早。要注意,这里“早”的概念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所不同,例如:甲地地方时为7:00,乙地的地方时为6:00,则说明甲地的时间早于乙地。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以太阳作标准,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为: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所求地方时(±根据两地的东西方向而定,东加西减)。地方时与当地的太阳照射一致,当讨论有关日出、日落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等问题时应使用地方时。

  5.区时的计算
  (1)中央经线读数的判定:中央经线读数=15度×时区号(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2)计算某经度所在的时区
  
  (3)区时的计算
  ①公式法: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注意事项: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日期加一天;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所得数的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刻,日期减一天。
  ②数轴法:
 
  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是进行区时计算的好方法。计算时遵循东加西减、一区一时的计算法则,注意日期的变化。

  6.日界线
  (1)日界线的划分
          
  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在解题过程中同样强调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帮助思维。
  (2)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以免影响一些国家或地区时间的完整性,实际上并不完全在180度经线上,而是有几处偏移成为折线。因此,越过180度经线日期的变化就有三种可能: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