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二) 2011年高考复习专题
工业生产活动
1.工业的投入与产出
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需要很多条件,归纳即为工业投入的三大要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资金、市场、材料、能源和交通),技术因素。三大要素与产出的关系是:
(1)自然因素对工业的投入不多,但土地、水源是每个工厂必不可少的条件。
(2)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劳动力、资金、市场、材料能源和交通等是必要条件。
(3)科技是制胜条件。研制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另外还要加强劳动者的培训。
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并不受自然地带的严格限制,虽然自然条件为工业生产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是对工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乃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应用,以及劳动者的素质。工业中除少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外,绝大部分的工业可在任何季节进行连续生产。
2.不同工业发展类型的特点
(1)资源密集型-采掘工业、农产品加工工业等
严重依赖自然资源,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制约,受土地生产力和矿产储量的限制,发展时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并要有长期规划。
(2)资金密集型-钢铁、化工等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原材料的依赖性仍很严重。这类工业与资源密集型工业一起往往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区,产品多数处于成熟期,很少有产品创新,企业可以采用新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取代过时的生产过程和方法。
(3)劳动密集型-纺织业、普通服装制造业、装配业等
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较大,分布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产品多数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需要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
(4)技术密集型-微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等
从产品的研究开发到生产都要求有高技术水平,分布在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 产品多处于增长期和开发期,不断有新产品问世,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判断某种工业属于哪一种工业发展类型:主要看其最主要的投入因素,或者看其生产、分布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如采掘工业依赖于自然条件,而且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制约,因此,采掘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工业。
工业的区位选择
1.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水源、原料、动力、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等。
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其主导因素为指向。教材以举例性质,分别讲述了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五类工业的具体部门及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原则。
按工业区位因素分类的工业类型比较
工业类型 | 主要部门 | 分布要求 | 形成原因 |
原料指向型 |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业 | 接近原料地 |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 |
市场指向型 |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 | 接近市场 |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
动力指向型 | 冶炼厂 | 接近动力基地 | 需要消耗大量动力 |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 普通服装制造、电子装配 | 接近有大量廉介劳动力的地方 |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
技术指向型 | 集成电路、精密仪表 |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 技术要求高 |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工业区位选择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方面,由鞍钢和宝钢的例子论证原料地在区位选择时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的影响逐渐增加;第二方面,以日本工业分布及我国沿江、沿海工业分布特点说明交通运输条件对区位选择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有些发达国家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其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第三方面,信息的通达性是工业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新因素;第四方面,劳动力的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3.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社会需要对我国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社会需要 (以我国为例) |
①国防需要 ②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③“十五”计划 ④个人偏好 ⑤工业惯性 |
①内地建立大型工业基地 ②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③将推动内地工业发展 ④海外华人、华侨到家乡投资 ⑤工厂搬迁费用太高,政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