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人教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23 09:52:54

7.关于图8.7的对话。这段对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导致了水土流失”,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了千沟万壑”。实际上,教材恰恰就是利用这种矛盾引起学生思考。这两个孩子的话都是有道理的,只是所处的时间平面不同,女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男孩则是针对目前的状况来讲的。同时这也说明了在黄土高原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另外还应注意,两个学生在讲原因时都提到了植被破坏,这说明人类在这个循环当中始终起到了“引发”和“加剧”的作用。学生如果能够通过分析认识到这两点,自然也就为后面提出解决办法打下了基础。

8.关于图8.8“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这幅图的安排有以下两个目的。首先,让学生通过读图认识到,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还有很多,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其次,前面教师已经引导学生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学生掌握了方法,在这里教材以图层叠加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方法、能力的迁移,同时验证学生掌握这种方法的程度如何。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或者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

9.地形、气候条件与自然灾害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和年际变化大,使得黄土高原经常发生旱灾和涝灾,再加上地形破碎、土质疏松,就使该地区非常容易出现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对这部分内容,学生一般都能说出一二,但对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可能还不足,教师要通过以上关系的梳理,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0.关于71页“阅读材料”。这段材料看起来似乎与主题没什么联系,但实际上与图8.8有类似的作用,即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用刚学过的思路去分析其他地区,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11.关于73页的辩题。教材在这一框题安排了辩论的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素材,开放性较强。同时,该活动也便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前面刚了解了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紧接着让他们思考:既然要保持水土,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由此引发学生对此问题的思考,最终得出结论: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度”,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内容讲授2课时。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新课引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黄土高原的电影或电视片段,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地区的景观,然后进入本节的学习;或者直接引入,请同学们根据平时的所见所闻,并结合图8.2“黄土高原景观”,谈谈对黄土高原的印象。既然是跨省区域,就要让学生对它的位置范围有明确的概念。因此进入学习的第一步,就要安排学生进行活动1,明确黄土高原跨越了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进而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一看录像或图片就知道这里是黄土高原,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以此来引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物质──厚厚的黄土引起重视。在介绍黄土高原的厚度以及在世界的地位之后,进一步提出疑问:“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对“风成说”的探讨。

2.关于对“风成说”的探讨。这部分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假说,然后读图和文字,分析每条证据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接着分组讨论:“这些证据能不能说明黄土高原的黄土一定是风吹来的?”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让学生分成两派(“赞成派”与“反对派”)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风成说”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或者可以采取更开放的思路:向同学们介绍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的其他学说(也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查找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理论,课上由学生介绍),然后进行辩论。并且让赞成其他学说的学生试着解释67页活动中提到的现象,这是个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机会。

【严重的水土流失】

1.在这一框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由学生对黄土高原景观的认识入手,然后安排学生分组做69页“活动1”的实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地表状况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最后结合图8.4,分析归纳造成“千沟万壑”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讨论“活动2”,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碎又会加剧水土流失。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并且归根到底,地表植被破坏是造成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画一个恶性循环的模式图,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为后面提出解决办法作铺垫。

2.关于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教师可以连续提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结合上学期所学的黄河的内容,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会帮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

3.对“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的判读,可以分为以下几步:首先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以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来描述;第二步从地形地势着手,看看这一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第三步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最后归纳总结,具备了什么条件,才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有可能的话,可以让学生试着想一想解决的办法。………………………………【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10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