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教学设计 2 八年级地理下册 人教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23 09:56:23

台湾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32—36页)

 

教材分析

 

<<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有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本节教材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祖国神圣的领土”,主要介绍台湾的范围、位置,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台湾的自然条件及丰富的物产。第三部分主要讲述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状况,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色。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各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及意图

学生活动及预期效果

一、导课:

  伴随者欢快优美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屏幕上出现日月潭的画面。

  终止音乐,老师提问:这首歌曲叫什么?日月潭位于我国哪个省?

  师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了解台湾省。

二、自主探究:

1、  了解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①承接导课,老师追问:为什么说台湾省是祖国神圣的领土?你知道那些史料和证据?

(意图:1、改变教材原来的顺序是为了教学过程衔接自然,突出重点。同时为后面自然环境的认识作铺垫。

2、  这个问题的设置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②师归纳补充、讲述: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来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约一万年前,台湾海峡相应的部分下沉,台湾岛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大陆的广东、福建等省。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比如三国、明末、清朝……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割至今。

2、  认识台湾的自然环境:

承转:既然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骨肉相连,血脉相通。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我更应该走进台湾,去认识它、了解它、请看大屏幕:

1)、(显示台湾省轮廓图)

老师口述自学任务:

①在33页图6.22中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太平洋。

 

 

②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对北回归线穿过的地理意义作简要讲述,不要展开。)

 

③看图6.22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大屏幕显示台湾的位置、范围)

 

 

 

 

 

 

 

④你还能从图中获得哪些知识?

(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照顾每一位学生,突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习惯。)

 

 

 

2)、承转:以上就是台湾的概况。我们知道自明朝开始,外国列强多次侵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准了台湾之宝。“宝”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出示自学指导:(大屏幕显示)

(意图:先学后教,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请大家阅读35页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结合图6.25,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台湾主要有哪些农产品?

 

 

②说说盛产这些农产品的原因?

(意图:让学生感悟自然环境与农事活动的密切关系,体会人地关系。)

 

 

 

③农产品和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种分布体现了一种什么地理观念?

(意图:给学生渗透因地制宜观。)

 

 

④台湾之“宝”除了丰富的农产品,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36页活动1回答。

 

 

 

 

⑤“美丽富饶的宝岛”“美丽”在什么地方?请看大屏幕,显示台湾的玉山、日月潭等优美风景,教师以优美、流畅的语言介绍玉山、日月潭。

(意图:让学生感受台湾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评价体验,总结延伸: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台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以简短流畅的语言来回答。

(意图:给学生宽松的展现自我的氛围,突现学生的个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  你认为学习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

(意图:帮助学生分析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初步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祖国的宝岛——台湾,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丰富你们的知识,开拓视野,也可以和同学们交流。如果你们更有兴趣,可以从不同角度,自选一个题目,以“走进台湾———”写一篇关于台湾的小论文、心得体会等文章,让我和你们共享学习的收获,好吗?!

 

 

 

 

学生心情很轻松,齐声答出<<阿里山的姑娘>>、台湾省。同时屏幕显示: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学生容易从历史的角度讲述有关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比如:郑成功收复台湾……

如果的学生回答出乎意料,教师应谦虚地向学生学习,鼓励学生超过老师,体现教学相长的原则。

 

 

 

学生听讲结束后,完成第34页活动1。

 

 

 

 

 

 

 

 

 

学生用铅笔在地图上勾勒。

 

 

学生容易回答的问题,老师可以大胆的不讲。

 

 

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台湾省的位置,比如海陆位置,与大陆的相对位置、纬度位置。若有不妥之处,首先让同学自己相互指正、评价,学生纠正很到位,老师无需再讲。

 

   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教师应及时引导、肯定。如果回答出台湾的地形特点,台湾省与福建省的位置关系,将非常好。

 

 

 

 

 

老师可以指明个别胆小的学生回答,各他们锻炼的机会。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只要能回答出台湾的气候特点,比如降水、气温等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不要照读原文。

学生能联系台湾的地形回答此题会更好。

 

只要罗列出丰富的森林资源、盐业资源、矿产资源即可。

 

 

 

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感受台湾省的美丽。

 

 

 

 

 

 

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共同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内心的体验。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形成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师生成为学习知识的同行者。

 

(对这类作业,不作统一收缴,但是鼓励有兴趣的同学积极完成,老师对收缴来的作品一定要认真批阅,及时鼓励,培养他们的兴趣。)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