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 人教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标准
教学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4.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5.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6.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7.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1.收集一个地区的专题地图,如地形图、政区图、水系图、矿产图、交通图、旅游图等,讨论这个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 2.观看有关我国区域地理景观特色的录像或电影。 3.收集区域地理资料,并对资料筛选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并与相关地区进行比较。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了解新疆各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学会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地区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其分布特点的因素,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2.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我们已看过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宝岛台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出海岛,到我国最大的自治区──新疆看一看。
首先播放VCD歌曲录像──《最美还是我们新疆》。
【学生活动】通过欣赏VCD歌曲录像领略新疆的美丽风光。
【学生活动】通过以前的学习、日常生活的积累和资料的查阅以及刚才的录像,简要描述新疆人文、自然方面的地理事物。
【教师活动】(教学过渡)同学们对新疆的了解真不少,要想知道新疆更详细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吧。
【学生活动】
根据以前所学的学习地理位置的方法,利用中国政区或世界政区投影片,描述新疆的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板书)
1.经纬度位置:基本在中纬度北温带,属半干旱、干旱地区。
2.海陆位置: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我国距离海洋最远的省区)。
海陆位置的不利因素:不利于海上运输、交往,不利于海上湿润空气的进入。
3.相对位置:与我国的甘、青、藏省区相邻;
与国外的蒙、俄、哈、吉、塔、阿、巴、印等国相邻;
相对位置的好处:利于陆上邻近地区的交流。
4.交通位置:第二亚欧大陆桥从此通过,联系中亚、欧洲与我国。
(二)面积、人口、民族:(板书)
【学生活动】(小组内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它形成我国最大的省区,组成了一个多大平方千米的土地?(160多万平方千米)
2.新疆生活的人口?(1925万人)
3.主要的民族?(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白色人种)等)
形成一个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聚居区。
4.展示课下收集的关于维吾尔族风情的资料:
维吾尔族人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和非伊斯兰教徒宰杀的牲畜,平时以白面、大米为日常主食……
(三)自然地理特色:(板书)
1.地形特色:(板书)
【学生活动】(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完成以下问题)
①学生读课本第40页的图6.31:新疆地形与城市分布图。
②学生来讲台前面指出新疆地形图(投影片)上的主要山脉和盆地。并回答:中国最大的盆地叫什么?(塔里木盆地)最大的沙漠叫什么?(塔克拉玛干)这个最大的沙漠有什么特性?(流动性)(同时教师展示沙漠景观图片,加深对沙漠景观的认识。)
③得出结论:新疆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
④利用查找资料说明,“疆”字的由来及含义。
⑤学生在黑板上大致绘出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色图。
⑥其余同学在课本第41的图6.33──新疆轮廓图上绘出地形简图,互相加以对照并纠正双方所画的不足。
【学生活动】(识图并回答)
①继续看课本第40页的图6.31图例,说明海拔
②解释雪线概念:终年积雪区域的界线。说明雪线的性质:雪线的高度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③回答问题:这些有积雪的山脉对新疆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意义?(可以提供冰雪融水,淡水资源)
2.气候特色:(板书)
【学生活动】(小组内识图完成以下问题)
①判读吐鲁番气温降水图。
②分析吐鲁番的气候特点:冬冷夏热,温差大(早穿皮袄,午穿纱),降水稀少。
③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分析本区气候干旱的原因?由于新疆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温暖湿润空气不易到达,所以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