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和组成部分。
2、了解澳门的历史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3、了解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以及发展变化的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对澳门经济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一国两制”政策对澳门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澳门地图的变化以及澳门面积的逐渐扩大,让学生了解人民改造大自然的成就。
教学难点: 了解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以及发展变化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和组成部分。
2、了解澳门的历史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地图册》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入】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板书】第十三节 “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 一、澳门的位置和范围
【讲述】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在1553年,被葡萄牙殖民者侵占,于
【读图】63页图2¬—51、2—52、2—53
【提问】这三幅图说明什么?(澳门人民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在进行“填海造地”)
【板书】二、澳门多样化的经济特征
【提问】①澳门的经济支柱是什么?(博彩、旅游、工业、建筑)
②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
③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博彩业的比重有所下降)
【提问】澳门在16世纪已成为一个国际商业港口,澳门的对外贸易早于香港,为什么经济发展落后于香港?
【小结】澳门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南面和西面有很多岛屿做为屏障,风平浪静,适合船队停泊,最早开辟为渔港,在明代海上帆船运输时期,为我国南方对外贸易港口,到了现代,海洋轮船运输兴起,澳门附近海域水浅,国际贸易地位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澳门经济的发展,而香港维多利亚港,港阔水深,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港,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活动】63页第3题
【讲述】到澳门旅游人数总的来说呈现增长趋势,说明澳门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澳门素有南海之滨“海上花园”之称,这里有山、有水、有古老的寺院、教学,也有20世纪崭新的建筑群,环境幽雅,景致别具特色,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古城。它也是世界上宗教建筑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及伊斯兰教建筑林立。澳门旅游景点众多; 仔岛有菩提园、住宅博物馆、赛马场;路环岛有黑沙湾、竹湾两个著名海滩和郊野公园;澳门半岛有大三巴牌坊、白鸽巢公园、妈阁庙、大炮台、东望洋山灯塔。澳门的博彩业吸引了很多旅游者,澳门是自由港,有“购物开堂”之称。
课堂总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第十三节 “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
一、澳门的位置和范围
二、澳门多样化的经济特征………………………………【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