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之源”——青海省》教学设计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26 11:05:21

《“江河之源”——青海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及人类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

2、了解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野生动物资源造成的影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3、了解青海湖的概况及其对青海省的农牧业、旅游业的贡献

4、了解湟水谷地成为青海省主要农业区的原因及主要农产品种类

5、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中国的环保事业作贡献。

教学重点: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学难点:青海省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湟水谷地的农业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具准备:地图册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时安排:1/3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入】我国黄河和长江分别发源于哪条山脉?它们的发源地均位于哪个省?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板书】第四章  第一节  “江河之源”——青海省

一、青海省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地图册31页

【提问】与青海省相邻的省区?(四川、甘肃、西藏、新疆)地形以什么为主?(高原)

【讲述】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总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四位,青海省简称“青”,省会西宁市,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江河源”、“三江源”之称。

【板书】二、江河之源

【提问】①黄河的源头?(约古宗列曲)长江的源头?(沱沱河)

②人类活动对江河源头地区有什么影响?

【小结】过去,水草肥美,生态环境良好

现在:天然草场沙化,溪流逐渐消失

【板书】三、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阅读】82页“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提问】①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的哪些特点?(远离海洋,深居青藏高原腹地,气候寒冷干燥,自然条件严酷,无人居住)

②自然保护区内有哪些珍稀野生动物,它们的生存状况怎样?

③长江源第一座自然保护站叫什么?什么时候建成的?

④为什么要保护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

【小结】①生存数量极少,属珍稀,濒危的生物物种;②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基因库”③恢复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④科学研究的需要。

【板书】四、青海湖

【读图】83页图4—3

【提问】①青藏高原在地形图上是什么颜色?平均海拔是多少?

②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的海拔是多少?(湖面海拔3194米)它在我国众多湖泊中的地位怎样?(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

【板书】五、湟水谷地的农业

【阅读】83页“湟水谷地的农业”

[课时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一节  “江河之源”——青海省

一、青海省的位置和地形

二、江河之源

三、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四、青海湖

五、湟水谷地的农业………………………………【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