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地理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2-12 10:32:26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新课标:(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其中第一条是本节的核心(第二条则贯穿整个第1、2章各节,本小节主要是要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不同宗教、文化的地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斥力是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其中起的什么作用等)。课标表述的行为动词看,把握本条标准的重点在“举例”两个字上,特别注意课标在活动建议说法:运用本地的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迁移特点。如果只是由老师讲述几条原因,是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原因的。更无法完成课标所要达到的能力和情感目标。如果学生能举出恰当的实例进行说明,则可表明学生是真正理解了。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姊妹篇。就体例而言,与第一节有相似之处——即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举例来透过现象分析本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和世界人口迁移的“事实”,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依据高中地理新课标关于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地理科学思想和国情、国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正确的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的层面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可尝试通过调查、收集身边的人口数据,增强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方法,形成地理原理和规律。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能力目标:
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情感目标: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知识结构:           
概念、意义
类型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五、 重点难点:
重点: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内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尝试分析时代背景。
3、学会归纳、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难点:  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重点是民工流动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六、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深圳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一个仅仅有数万人口的小县城。在1984年后的二十多年里,深圳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深圳已是一个有数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思考:深圳人口爆发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一) 区分概念:
1、 人口迁移和人口移动
人口移动泛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如旅游、出差、购物等。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指的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人口迁移”这个概念中包括了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移动距离的长短并不能作为人口迁移的标准!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人口迁移的规模大小(或人口流动的流量大小)(2)人口迁移的方向(或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分布)(3)人口迁移方式(例如自发的,政府组织的,外力强迫等)(4)人口迁移特点形成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5)人口迁移的意义(或作用),包括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作用。
2、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这是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
(1) 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跳转到第(二)部分的世界人口迁移在二战前后的不同变化。
(2)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跳转到第(三、四)部分的美国的人口迁移和中国的人口迁移。
(二) 国际人口迁移
读图:国际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向(该图可主要分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问题:分析世界人口迁移的规律,可能影响的因素,带来的影响。(由学生讨论分析)归纳: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