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地理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课标要求与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课标分析:把握本条“标准”重在“举例”两字上,主要看学生是否能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应为运用水平。为了达到标准的要求,在教学时要尽量结合实例讲述、分析。同时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这条课标的必要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
1、人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际)。
2、国际人口迁移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
3、中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
(五)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状况,这种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在时空上是不均的。而人口的增长既有自然的增长(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有机械的增长——即人口的迁移。而人口的迁移又进一步影响了人口的分布,那么,什么是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呢?
【投影】示意图(图1),提问,图中哪几种方式属于人口迁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 人口迁移是指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的在空间位置的的移动。通常把从A1 B1,C1 A2看作为人口迁移,而A1 A2,C1 C2 则不被看作为人口迁移。
【过渡】人口迁移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
多种形式,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具体形式。
学生阅读教材P8,总结出人口迁移的类型并回答。
【投影】 图2,思考:
1、该种人口迁移属何种形式,
2、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该图显示的主要为国际人口迁移,在新大陆发现以前,国际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旧大陆,在新大陆发现之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活动,这种国际人口迁移又分为二战前和二战后两大阶段。(板书)
【提问】二战前,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提示同学们结合历史知识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并由学生派代表上讲台指图回答。
【教师动画演示归纳】有三大路线,也是三种人的血泪史:
第一条:欧洲人自愿到美洲,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第二条:非洲人被迫到美洲,是非洲人的血泪史;
第三条:亚洲人被迫招工到东南亚和美洲,是亚洲人的血泪史。
【过渡】由此可见,二战前人口的国际迁移,其目的主要是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具有强迫性。
那么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人口迁移又有何新的特点?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平时所见所闻的实际,找出新特点,然后展示二战后人口迁移具体流向图。总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造成二战后人口流动的原因是二战后世界各国生产发展不平衡,即存在着经济上的差异。指图讲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和人口的差别。
【投影】二战前和二战后人口迁移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然后比较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差异,回答问题:1、二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区的是哪个大洲?
2、都是迁出区的是哪个大洲?
3、人口迁移返向流动的有哪些大洲?
【归纳总结】二战后人口迁移的特点。
【投影资料】意大利警方遣返阿尔及利亚的偷渡人蛇,英国警方遣返越南的偷渡人蛇。印证二战后人口迁移的特点。
原因 特点 流向
二战前 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 具强迫性 由旧大陆向新大陆
二战后 世界各国生产发展不平衡 自愿、主动 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过渡】人口迁移在空间上没有超过国界,属于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下面以我国为例,了解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板书)
【视频】我国三峡移民的情况,使学生对移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投影】图建国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示意图,学生读图、看书、讨论,完成:
1、下面表格,
2、找出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入区和迁出区。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