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教案(6) 中图版必修1 高一地理word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1-12 17:16:02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教学媒体

大地球仪1个、投影仪、投影片、带小孔的纸板。
教学过程

【复习】  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
请每个学生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旋转投影片】  直射点移动和极昼极夜现象的关系图。
【提问】  直射点位置和相应时间、节气名称。

【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观察投影片的旋转,说出直射点位置和极昼极夜的关系。
【提问】  由于直射点的移动,会引起某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举例说明北京地区一年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变化?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随季节变化的现象?

同学讨论、回答。
【讲述】  树叶凋零,人们衣着的变化都是随着气候的冷热变化而变化的。四季最主要的区别也体现在冷热的差异上,如春暖、夏热、冬寒。大家还知道一天之内也有冷热的变化,早晚凉,中午热。大家都知道这种变化与太阳的日出、日落密切相关。可是,一年中同样是中午,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明显不一样。这又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内容。

【板书】  3.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