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A)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1-29 18:03:27

 

1课  画自己

    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1.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了解五官的形状与特点。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抓住五官的特点并表现的能力。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通过表现自己的脸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大胆画出自己的相貌,抓住五官特点,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找出自己五官与同学的不同,了解五官的差异才有了每个人不同     的面貌。

教学准备:镜子、表现工具(自选)。

注:两节课连堂完成本课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激发兴趣

1、游戏:首先所有学生闭上眼,趴在桌上,然后选4位同学藏在面具后,让大家认是谁。

问:你能认出他们是谁吗?

问:为什么我们可以一下子认出每个人是谁?

生:学生会从服装、头发、空缺的位置来判断。

教师引导:露出眼睛、眉毛,脸。

问:每个人区别最大的是哪里?

生:脸。

二、观察分析,了解自画像。

1、了解人们的相貌的区别。

师:为什么老师能区分大家呢?

生:因为我们每个人长得不一样,所以老师认识我们。

师:是什么不一样呢?

生:是五官、脸形、发型不同。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特点?

生:我的脸圆圆的、眼睛大大的,扎着两个翘翘的辫子。(多请几个小朋友说)

用手摸摸看,有什么感觉?(互相讨论、观察)

2、出示课题:《画自己》

3、你认为自己什么表情画起来最好看:(对镜子做表情欣赏,请几位表情生动的同学上台表演)。

4、欣赏课本范作,观察不同的表现方法。

问:小朋友为什么把自己画成这样?(边欣赏边分析表现形式)

学生的回答不能确定。     

5、赏析徐悲鸿《自画像》

师:看看画家笔下的自己。知道徐悲鸿吗?

--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画家,早年留学欧洲学习西方油画,回国后结合我国传统绘画"中国画"创造了很多优秀作品,其中,他最擅长画马。他笔下的马栩栩如生。

师:知道这张画是用什么画的吗?

生:油画。(教师提醒)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1、学生作业。

师:你们想怎样画自己?(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什么样的表情或自己最美的时候。

2、带了小镜子的同学可以看看镜子中的自己,作出一个表情试试。别忘了抓住自己五官的特点。

3、本课时完成基本形的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画自己,并剪下来,粘贴到一张纸上,全班同学的集体照。

              增强集体意识,感受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

教学重点:画好自己,并剪贴。

教学难点:大胆表现,抓住特点。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一张大纸。

1、以头部为主,主要表现面部特征。自由作色,大胆表现。

2、及时表扬落笔肯定、表现大胆、画出自己特点和个性的作业。

3、对表现拘谨的孩子作鼓励性指导。

四、欣赏评价及教学延伸。

1、点评:3-4张较好的画,请作者自己从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

2、学生评价。

3、分小组欣赏,每组选1-3张作业展示在黑板上,介绍挑选原因。

4、把所有作业贴在大纸上。

师:这是我们全班的集体照,长相不一样,个性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

 

2课:长呀长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展开回忆与想象,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生长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绿色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在小组的学习氛围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共享的良好品德,提高观察、感受、探究、联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与想象植物生长的生动情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从环境、生长过程或片段,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活动,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表现的自由性与流畅性,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植物生长图片或录象、盆栽植物若干、绘画用具

作业要求:大胆、自由地表现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生长情景。

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童话故事:《一粒种子发芽了》

二、新授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知识

1、交流亲身实践得到的某一植物生长过程的资料和发现。

2、交流植物生长所需条件的有关知识。

3、播放植物生长过程的有关记录片或图片资料。

4、师生小结:植物在适合的阳光、空气、水等条件下,会生 

茁壮成长,并在每个生长时期色彩、形态都会有不同。

5、分析教材第5页作业特点,引导学生明白范作是如何将植

物生长过程反映出来的。

6、思考:你还有不同的画法、想法吗?

三、小结:

1、画出植物各生长期色彩丰富的变化,可使画面更美。

2、可添加各个时期出现的小昆虫、动物,然后环境因素,使

画面更丰富。

3、大胆想象,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精彩作品来。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小结上一节课学习情况及知识点的复习。

二、学生继续作画,作画过程中教师重点肯定有创意、有个性的作

业,同时扶助较落后的学生。

三、学生相互点评作业,优秀作品集中展示,通过投影放大共同欣

赏。

四、课后延伸:把老师给你的种子带回家,种起来,看看会长成什

么样子?

 

3 《太阳》

学习领域:造型o表现

教学目标:

1.  用橡皮泥这种可塑材料,通过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方法进行简单

的太阳的造型,熟悉泥材的特性,进行感官体验。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记忆与想象,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太阳的多种不同个性化表现,增强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在审美评价过程中树立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与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富有个性的太阳。

难点:太阳形象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点。

教学准备:

师:教学课件、学生示范作品、供学生展示用的泡漠板、大头钉、实物投影仪、电脑等

生:橡皮泥、剪刀、碾压或印纹的工具、美术课本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与学生分享《后羿射日》的传说。

2、板书课题《太阳》

二、欣赏古今学习新知

1、结合课件欣赏古代人们所表现的太阳,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欣赏:我看到的太阳是怎样的?给我的感觉怎样?

2、结合课件欣赏小朋友创作的太阳作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形、色、表情等进行赏析。

3、探索利用橡皮泥进行太阳作品制作的方法。

三、引导创新体验乐趣

1、布置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使用橡皮泥与伙伴合作或者自己独立创作特别的太阳作品。

2、巡视指导学生的创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表扬、推广好经验

四、评价作品,分享经验

作品展示,并在"夸夸自己、夸夸别人"的活动中进行评价,在交流中分享创作心得与经验。

五、知识拓展课后延伸

1、结合课件展示古代饰有太阳图的衣服图片、儿童创作的其他表现手法的太阳作品和日全食的过程图。

2、小结并进行课后的延伸。

 

4   漂亮的瓶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提高审美评价能力。

2.掌握瓶子对称的造型特点,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大小合适、造型好看的瓶子,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

3.通过造型游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瓶子的特点及其艺术魅力的感受及瓶子对称造型剪法和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剪对称瓶子时,如何使瓶子的大小合适及外形美观。

教学过程:

一、通过多媒体课件,大量欣赏不同形态和不同图案、色彩的花瓶,边欣赏边讨论:

1、这些瓶子美在哪里?它们的外形是怎样的?你看到些什么图案?

2、用了那些方法进行美化?

3、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美化?

4、你最想做一个怎样的瓶子?想画上怎样的花纹?

引导学生谈欣赏感受和想法:瓶子的形体、装饰方法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二、指导创作。

讨论对称形状的剪法,并让学生示范,总结出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学生创作:

1 剪出外形。

2 讨论实施装饰的方法,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多种方法多种媒材,对利用剪贴、喷溅、拓印等不同方法的同学给予表扬及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5  洗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2.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3.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4.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大胆想象。

教学难点:用各种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表演猜谜:请一位学生做出洗澡的动作,让大家猜他在做什么。

二、小组交流自己洗澡的趣事。

三、 观看动物洗澡的录象,了解动物们洗澡时的样子,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四、 欣赏教材中的范画,拓宽学生的思路。认识到"洗澡"这个词也可以用在其他的事物上,如:洗汽车,雨水为建筑物、花草树木洗澡,甚至想象给地球洗澡……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情节。

五、作业要求:

1 先体验洗澡的情绪,选择表现方式。

2 再用不同方式对主题进行表现,如:绘画、小品、哑剧、歌舞……

六、学生作业

1、自由结成小组。

2、根据大家的特长、爱好选择表现形式。

3、合作完成作品。

七、展示、表演。

八、评价和小结。

1  用一两句话对同学的作品发表看法。

2  我们要养成爱洗澡讲卫生的好习惯。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2)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