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竹摇曳 苏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9-17 09:33:26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笔、墨进行墨竹的绘画。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通过艺术活动,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从自然中发现美、创造美、保护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并对竹子的精神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竹的热爱,学习竹子的精神,并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技法进行墨竹的表现。
教学难点:了解水墨画丰富的表现力和墨色变化方法,大胆尝试运用中国画技法富有个性的画竹,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生宣、熟宣)、墨竹作品、竹子、调色盘或碟子、毛笔、墨水、宣纸、清水、费旧报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欣赏音乐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请同学们欣赏,在仔细听的同时,请同学想想,这首动听的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播放课件音乐:笛子独奏《牧笛》。
2、引出主题
教师:同学都认真仔细地听出来了!笛子的种类有许多,同学们上音乐课所使用的笛子是由塑料制成的,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再来猜一下,这支笛子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呢?边欣赏竹笛图片,边请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竹子)
三、讲授新课
1、欣赏竹
教师:竹子除了可以被人们制做成乐器,它还有许用途,例如,大家今天准备的毛笔的笔干就是由竹子制成的(展示毛笔)还有我们吃饭用筷子。(展示竹制的筷子)竹子的用途非常广泛,在我们国家许多地方都种竹子,例如离我们最近的浙江,就有许多大片的竹林,非常美丽。同学们想不想欣赏竹林呢?
2、观察竹
教师:老师今天不仅带来美丽的竹林图片,还把美丽的竹子“请”到了我们教室,看!
教师把带来的竹子给同学们欣赏一下。(教师可走下台给学生欣赏)
教师:同学们在仔细看的同时,请你们观察竹子的结构是如何的。
学生回答。(竹竿、竹节、竹枝、竹叶)教师可耐心提示学生,引导学生把竹子的结构说出,并把竹子结构写在黑板上。
板书:竹竿、竹节、竹枝、竹叶
3、竹子的精神之美
教师:竹子如此不仅外表美,而且它还有内在美呢。人们把竹子的品质流传成了一种新精神面貌——竹子精神。你们知道这都是哪些精神吗? 
学生举手回答。(虚心向上、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等)
4、欣赏国画作品(课件展示)
教师: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发现了竹子的美、竹子的精神,文人也早早发现了,而且他们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竹子精神的赞
美。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欣赏竹子的。
教师:我们都知道文人墨者把“梅、兰、竹、菊”叫做“四君子”。竹作为四君子的一员,在很早以前就成为文人墨者的笔下瑰宝。我们一同来欣赏这竹子的画。
教师:看完了这些漂亮的画,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和我们平时的绘画形式不一样呢?比较两种绘画形式,哪位同学
说说这分别是什么画种?    a、卡通画       b、中国画
5、国画基本知识了解
教师:答对了!卡通画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经常接触,同学们都非常了解,可是中国画,对于许多同学来说都很陌生,那
么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来认识中国画,同学们愿意吗?
教师:中国画是发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画特殊的绘画工具及材料。
笔:毛笔;颜料:墨和中国画颜料;纸:宣纸。
教师:毛笔和墨汁、颜料同学都有所了解,但是这纸,相信有许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听说,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宣纸。宣纸有两种:生宣与熟宣。我们来一同做一个小实验。
小实验:认识生宣与熟宣。
教师:请学生在老师预先发给你的两张小宣纸上各沾上水, 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实验。
教师请学生分别说说两张宣纸的变化。
学生回答:一张水会化开,一张水没有化。
教师总结:生宣:水化开        熟宣:水不化开
在认识生宣与熟宣时,教师分别介绍两种中国画绘画形式——写意画(生宣);工笔画(熟宣)。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要来学习用生宣画写意墨竹。以后有机会,老师还可以带着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用熟宣来画工笔竹子。
7、学习国画——墨竹的绘画过程
教师:有的同学今天是第一次用毛笔画画,我们一起先来学习一下握笔姿势。
教师:同学们很聪明,都掌握了基本掌握了握笔姿势,笔
握对了,接下来就要认识今天墨竹的绘画过程中,会用到的两种
用笔:侧锋与中锋。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画墨竹,学生欣赏。
四、布置作业
学生独立画出自己心中的竹子或者竹林。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帮助绘画能力较弱的学生)
(播放音乐,笛子独奏:姑苏行)
六、小结、下课
把优秀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贴在准备好的卡纸上,组成大竹海,可以装扮教室。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