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8-11-08 21:57:07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       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       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

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三.预习课文:

1.       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

A.福祉(zhǐ)  甫定(fǔ)    黄馘(guó)  清风夜唳(lì)

B.濮水(pú)  澄澈(chè)  聚讼(sòng)  芸芸众生(yún)

C.曳尾(yè)  犀利(xī)  悚然(sǒng)  饥肠辘辘(lù)

D.累赘(zhuì)  朝暾(tūn)  妩媚(fǔ)  清波粼粼(lín)

2.       解释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目不暇接  似曾相识  芸芸众生  超凡绝俗  幻化无方  意出尘外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3.       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

综述感受

意象、意蕴

阅读的感受

庄子的才智

解读庄子垂钓的故事

庄子面临的世界

残忍

黑暗

怜悯

冷酷


五.内容要点概括: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  阅读首段:

1.       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提示:奇特。“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       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提示: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       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示: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       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提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