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16 10:25:0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着重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同时学习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要根据散文诗的特点加强朗读、背诵,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三幅画面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写作《海燕》的经过及《海燕》的战斗作用、现实意义;弄清以大海为背景的暴风雨到来前夕的三幅图画,正确划分段落。
2.通过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的对比,学习对比、拟人修辞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的时候,它却高声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
二、背景介绍:
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他们是为了给自己喜欢的作家高尔基送行。沙皇政府这次破天荒的未经审讯就急匆匆的把高尔基放逐到库尔斯克去。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的喜爱高尔基。” 示威结束后,一位大学生激动的高呼:“暴君将要死亡,而伟大的有利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就因为他的一篇短短的散文诗——《海燕》。
三、介绍作者: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四 读课文:
 
1.多媒体播放《海燕》录音、图画。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你怎么加?要求:要切合文章的内容;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2.学生试读。
小声读,小组交流,找出概括海燕形象的语句。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抒情主人公是海燕,作者赋予了它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2)作者是如何塑在它的性格和精神的?
五、分析课文
(一)划分课文层次。
  这篇课文以大海为背景,教师朗读一下,请大家注意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变化,然后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幅图画。
教师小结: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第一幅,从“在苍茫的大海上……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第二幅,从“乌云越来越暗……是的,遮不不住的!”第三幅,从“狂风吼叫……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三幅图画就是全文的三段。第一段写海燕对暴风雨到来的渴望;第二段写海燕为暴风雨迫近而欢乐,而号叫;第三段,写海燕在暴风雨就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
(二)分析第一段。
现在我们学习第一段。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