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诗四首《归田园居》《游山西村》《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16 16:35:40

《归田园居》《游山西村》

  【教材简析】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之中。《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的是初次离乡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游山西村》表达了陆游对农家淳朴风俗的留恋。

   【教学设想】

  《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都是描写农家村居生活,《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都通过画面展示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可打乱课文的原顺序,把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朗读体味诗的语言美,通过联想与想象领会诗的意境美,通过讨论加深对诗的印象。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2.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2.感知古代诗歌的内容。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过程】

《归田园居》《游山西村》

  一、作者生平,交流引读

  同样是写农村生活的诗人,陶渊明与陆游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各学习他们一首诗,通过比较,来了解他们不同的风格、思想感情。那么谁能够说说他们的生平事迹呢?

  先和学生交流,之后通过教学媒体资源给学生呈现他们的生平。

  二、课文讲解。

  1、了解课文背景

  2、欣赏、跟读

     

  教师指导学生跟随媒体资源朗读: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3、学一学:

  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解词析句,教师和学生一起扫清障碍,理解诗歌内容。

  三、研读品析,语言品味。

  (一)你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诗人归园田居的情景吗?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二)你能说说陶诗中的“愿”指的是什么

  意愿。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三)你觉得陶诗的语言怎样,你能说说吗?

  语言“自然、通俗”

  (四)《游山西村》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吗?

  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