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下教案 短文两篇(巴金) 导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10 21:05:47

课型:自读 执笔:张华 时间: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家长签字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目标: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预习

1、了解作者、背景

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 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 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 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写作年代 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2、看导语,默读课文。 3.查字典,理解生字。

旸 姮 皓 浸

一撮灰,撮,量词。 一瞬间,一眨眼,转眼。寂寞:孤单冷清。 倘使:假使。 长空:辽阔的天空 。 皓月:明亮的月亮。 咏叹:歌咏。 舍弃:放弃。 甘愿:心甘情愿。 凭栏:依着栏杆。 飞蛾扑火:飞蛾扑到火焰上,今比喻自取灭亡。

4、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5、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指导朗读 朗 诵方法常用的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可给听众一个领略、思考、理解、接受的余地。重音指对某些词语进行 强调。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 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句调,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句调又称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可分为四种:升调、降 调、平调、曲调。升调(↑),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降调(↓),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平 调(一),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曲调,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此外还有一些特 殊的表达手段,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阅读理解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①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觉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②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1、 “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2、《日》中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

4、作者用神话“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有何深意?

5、统观上文,概括巴金的创作风格。

问题研究

1.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4、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把握《日》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5、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 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调动情感体验,从《月》的略显零散的表述中抽绎出其情感脉络;由《月》联想到一些古诗文,则是 锻炼发散性思维及整合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


6、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注意这两篇短文在主题表达上的相通性。)


课外阅读理解 星 (巴 金)

①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②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③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现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 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B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④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⑤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