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表解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2-04 22:29:33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表解

虚词

用法简介

今译

例句和出处

(助词)

定语标志

(有时可不译)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宾语前置标志

不译

何陋之有《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定语后置标志

不译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马之千里者《马说》

音节助词

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

不译

久之,目似瞑(《狼》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附:之

 

代词

 

可代人、事、物

他(他们)

(它们)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五柳先生传》

具答之《桃花源记》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动词

 

到……去

送孟浩然之广陵

(介词)

引进工具和方法

拿,用

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引进凭借

凭,靠,凭借

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引进依据

根据,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表原因

因,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满井游记》

(连词)

表承接

来或不译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卷石底以出,为坻《小石潭记》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表因果

因为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动词

用,做,认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表示被动关系(wéi)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仅有 “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观潮》

表判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语助词

动词。根据具体语境,可表示多种具体意义(实词用法) (wéi)

 

 

 

为坛而盟【筑】《陈涉世家》

酿泉为酒【作为】 《醉翁亭记》

附:为

名词。

表行为、表现

介绍行为发生的范围、

对象、处所、时间等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介词)

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

在、从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满井游记》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满井游记》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向,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连词)

表并列关系、顺接关系

不译

峨冠而多髯多者《核舟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表承接关系

然后,接着或不译

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

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

妇拍而呜之《口技》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环之始掠也《满井游记》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满井游记》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表递进关系

而且,并且,或不译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表转折关系

但是,却

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表修饰关系

 

地,着或不译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临溪而渔……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连词)

表假设关系

如果

那么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岳阳楼记》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

表转折关系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判断

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表转折关系

可是,但是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然臣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公输》

(连词)

形容词后

用于句尾

……的样子

……地

……的样子(一般,那样)

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满井游记》

(副词)

表承接

于是,就,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表逆转相背或出人意料

表判断

却,竟

是,就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乃(连词)

表示衔接或转折

于是,就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乃(代词)

第二人称

你的

家祭无忘告用乃翁《示儿》

虽(连词

表示转折

虽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语气助词)

表句中停顿

不译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介词)

相当于“于”

 

 

在,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十则》

(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

表示反问语气

吗,呢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吗,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

连词

表假设关系

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表疑问、猜度、反诘、愿望

“大概”“或许”“恐怕”“怎么”“难道”或不译

子曰:“其恕乎!” 《〈论语〉十则》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

(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他(们)(她们)它(们)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

啊,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代词

指示代词。这,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名词

丈夫

其夫呓语《口技》

成年男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

(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连词)

动词

像,好像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代词)

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

 

 

为什么,什么原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作定语

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发语词

不译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送东阳马生序》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5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5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