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呐喊》自序教学”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呐喊》自序教学”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胡同文化》简案
- ·下一篇文章:《荷塘月色》教案
《呐喊》自序教学
《呐喊》自序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把握序言这种文体。
2.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3.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4.学习鲁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内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拟突出重点,扣住“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
鲁迅自身经历与其思想发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
1、鲁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2、认识作者写作《呐喊》的缘由。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投影背景音乐)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存在的永久性几乎与任何一个“捍卫者”都无关。也可以这么说:无论喜欢他的人还是不喜欢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认,比这个世界里中国许多大作家,他总是有他自己永远令人捉摸不透的独特的思想。这个思想与整个民族在世界上的生存和出路相关,他的思想甚至超越了一个民族自身的范围,他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鲁迅。(投影显示图像)
初中阶段我们曾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等)这些小说选自他的哪一部小说集?(《呐喊》)对,《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1922年12月,鲁迅为自己的这个集子写了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呐喊》自序)。(投影显示“书”及课题)
二、简介作者和作品(投影显示)
三、了解“序”这种文体(投影显示)
序言,简称“序”,是写在著作前面的文章,可分为自序和代序两种形式。自序,是作者在自己著作正文前的文章,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代序即代为别人的著作写的序言,多介绍作者或评论书的内容,也可以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总之,序言一般内容广泛,形式自由,感情色彩浓厚。
四、整体把握课文(投影显示)。
五、明确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1、了解序言的有关常识
2、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3、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呐喊》的含义
六、分析课文
1、齐读第一段,(投影显示“研讨一”)
“我年轻时候曾做过许多梦”, 这里“梦”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作者年轻时候的理想和追求。
(为何理想叫做“梦”呢?明确:由于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能实现,所以后来回忆起来,就如同梦幻一般。)
2、梦的产生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先来看文中叙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思想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请对照下面的表格看课文,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找出地点并概括其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投影显示“研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