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清兵卫与葫芦》课文分析与练习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3-03 11:41:18
每次上街的时候,走过古董店、水果铺、旧货店、粮食店以及专门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门口挂着葫芦的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由于清兵卫对葫芦“热衷得这么厉害”,所以“每次”、“总是”“呆呆”地“望”,哪怕是这个店铺“仅仅”门口挂着葫芦,表现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2.“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粗体词语表明了什么?)

清兵卫为了买一个葫芦,“急匆匆”地“跑”,“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表明清兵卫对这个葫芦的喜爱,生怕这个葫芦被别人买走。“跑着回去”则表明清兵卫急于对这个葫芦进行一番改造。

3.(父亲)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的父亲的做法导致怎样的后果?)

清兵卫的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最终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清兵卫的父亲还“一个一个”地“砸碎”了葫芦,其实,他砸碎的是孩子的梦想。

你小时候有过对某一物件特别痴迷的情况吗?

你喜爱清兵卫这个人物吗?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的心理感受如何?

体验活动

阅读课文,说说清兵卫的长辈老师是怎样对待他的个性发展的,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你的成长经历当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你是如何处理的?这篇小说对你有何启示?你对此有何感想?试和同学们展开讨论。

野鹁鸽

我喜欢野鹁鸽的形象,也喜欢听它特别粗壮的叫声。在世田谷新町住家时听到过,有几次去大仁温泉时也常常听到。它们总是成对地飞。现在住的热海大洞台山庄地势很高,常常见到一对野鹁鸽飞过齐眼高的空中,已经看得很熟了。

这年春天,是猎季的最后一天,住在吉汲锻冶屋的福田兰童君,肩上扛着猎枪跑来,说是刚打鸟回来,拿几只竹鸡、野鹁鸽和白头翁送给我们。战后还没吃过这些野禽,得了这礼物很高兴。

“再去打几只来吧。”他说了。

我便提议:“还是一起上热海打野鸭去吧?”

君是打鸟、钓鱼、捕鲍鱼的高手,又打得一手好麻雀,我们常常输给他。去打野鸭,那意思也是上热海去看广律和郎君,福田很高兴,马上同意了。

“下班公路车几点钟?”问了班车的时间。

“还有半小时,你先准备一下,我还可以去打一回鸟。”他说着,便把脚上的皮鞋换上水袜子,上后山去了。

约过了二十分钟,福君回来了。我并没有听到枪声,以为他没有打到鸟,可是他却带来了野鹁鸽、白头翁和黄道眉,鸟身上还带着体温,这是二十分钟内的收获。

我准备好了,等福田又把水袜子换了皮鞋,便一起下山,搭班车到热海去。

第二天,我发现空中那只野鹁鸽,只有一只在飞了。飞的样子也慌慌张张的,隔一段路,后面另有一只拼命赶上来。每天看惯了的,现在成了一只,一天中总有好几次在我眼前飞来飞去。那时我对一起吃了的竹鸡和白头翁倒不以为意,就是对福君从别处打来的野鹁鸽也没有介意,可是,几个月来天天看惯的野鹁鸽现在成了独自飞行,心里很不好受。打鸟的不是我,可是吃鸟的是我,总觉得心里不安。

又过了几个月,我看见又有一对在飞,以为那野鹁鸽已找到了新对象,重新结婚了,觉得有点高兴。可是不对,这对是新搬来的,从前那只,依然孤零零地在飞。这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

近来,又到猎季了。住在邻近的一位熟人,养着两头血统名贵的英国种赛特猎狗,我常见他穿着猎装在近处出入。那猎狗虽挺厉害,可是狗主人打鸟的手段,倒是可以使鸟儿放心的。可怕的是那位穿水袜子的福田兰童君,四五天前,他又来了。

我对他说:“今年你可别再打了吧。”

“你是这样挂在心上吗?那我把剩下的那只也替你收拾了吧。”他笑着说。对于鸟儿,他就是这样可怕的人。

 

我的母亲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抬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景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那一晚,我失眼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抱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夜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医好我娘的脚。由于没钱住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

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到娘的表情,我没忍心开口。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今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她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晖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的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做伙食费啊!

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校吧!”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的照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的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