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上)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3-30 18:37:34

    (文章第一、二段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前者用了6个“于”、5个“举”字,来概括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第二段的6个“其”字表明了“上天”为了磨练、锻造可以担当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贤臣的良苦用心。第三段,则从个人经受磨难的作用谈起,讲到一个国家的处境,如果太平太顺,在这虚假的太平表象下,就会使整个国家的人们放松警惕,使国家一旦遇到内扰外患便土崩瓦解,顷刻间便走向灭亡。这样写,使人读来欲罢不能、欲忘不得,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章写法上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义,同时使学生学会积累一点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充分利用文本材料,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三、内容拓展: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

(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

四、比较阅读两篇课文,把握《孟子》散文的逻辑性和文采。

1.逻辑性——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

 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这两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笔锋咄咄逼人。

    两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五、谈谈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在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今天,该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