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下教案 《鱼我所欲也》预学练教案
实验学校初中部“预学练”方案
课题 |
鱼我所欲也 |
主备 |
|
||
学习目标 |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学习事例论证、正反对比和比喻论证等说理方法。 5、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会明辨是非,永葆纯洁之心。 |
||||
学习重点 |
理清论证思路,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
||||
学习难点 |
理解“舍生取义”的重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第一课时 |
|||||
教学内容 |
资料助读;朗读感知;译读探究;美读初背。 |
||||
阶段 |
学生自主活动 |
教师主导活动 |
备注 |
||
预习 |
1、初读课文,解决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及释义。 2、结合上节课的知识,全面了解识记孟子的生平及其学说要点。 |
|
|||
研习 |
1、朗读课文,交流重难点字词的认读。 2、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交流孟子生平及其政治学说。 3、结合注释疏通词句大意,圈画疑难点,小组交流释义。 4、口译文句,一人一句交流文句大意。 5、大声朗读课文,读出句式的音韵美,能初步背诵课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 |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讲述英雄故事:2007年11月30日,驻金华某部机要参谋、中尉孟祥斌在婺江边散步时,遇到一位女青年投河自尽,他毫不犹豫的跳入零度左右的江水中营救,最后女孩被救起来了,而他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事迹在全国传诵,后被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但是有人却在网上讨论,说他为救轻生女孩而牺牲自己的做法不值得。那到底值不值得呢?让我们学习两千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来寻找答案。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疏通难点字词读音,朗读课文。 2、简介孟子生平及政治学说要点。 三、质疑交流,感知文意 1、学生自读,疏通词句大意。 2、问答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口译接龙,全班交流句意。 四、朗读课文,领悟韵律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五、小结课文,当堂作业 |
|
||
练习 |
1、字词认读。 箪( ) 蹴( ) 羹( ) 死亦我所恶(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3、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
|
|||
课后心得 |
|
||||
第二课时 |
|||||
教学内容 |
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鉴赏本文的说理艺术;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古今对读,品评孟子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
||||
阶段 |
学生自主活动 |
教师主导活动 |
备注 |
||
预习 |
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1)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论点? (2) 作者如何论证这个论点的?试写一段话做一点分析。 (3) 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
|
|||
研习 |
1、抽查词句译释,巩固重难点文言字词。 2、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及论证方法。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找出本文中富有文采和气势的句子,朗读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之美。
4、参加拓展活动,领悟孟子思想: (1)时空连线: 假如你是孟子,你会对我们第一课时开篇所讲的孟祥斌的事迹作何评价? (2)社会广角: 有人认为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观点与当今社会现实不符,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追求经济效益是正常的追求。面对人生的种种考验,我们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
一、导入新课,温习词句译释 1、抽查背诵情况,感悟文章语言之美。 2、抽查词句译释,巩固文言字词积累。 二、检查预习,交流论证结构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简明自然,顺畅通达。 2、论点提出来以后,作者是怎样围绕论点进行论证的? 第一段:先正面论证“生”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然后从反面论证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和善之心,要人们仿效贤者,保有自己的本心。 第二段:为证明人人都有本心,教导人们要保有本心,先正面举“不是嗟来之食”的事例,再反面列举生活中不辨礼义接受万钟之禄的现象,告诫人们时时警醒,不要贪求富贵,只有不为物欲所蔽,才能真正做到“舍生取义”。 3、概括本文的论证方法。 三、品读交流,赏析文章语言 在《<孟子>两章》中我们体会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文采和气势。请从本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品读,欣赏整齐流畅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比喻、排比、对比) 四、拓展延伸,领悟孟子思想 1、时空连线: 假如你是孟子,你会对我们第一课时开篇所讲的孟祥斌的事迹作何评价? 2、社会广角: 有人认为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观点与当今社会现实不符,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追求经济效益是正常的追求。面对人生的种种考验,我们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五、总结回顾,激发人性光辉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
|
||
练习 |
一、理解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探究交流 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人物事例或诗文名句。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闻一多拍案而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
|||
课后心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