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题训练——《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缥碧、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一、
1. 给下列加点字的字注音。
泠泠作响( )缥碧( )急湍( )鸢飞戾天( )( )轩邈( )( ) 嘤嘤( )成韵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1),风烟俱尽( )(2),从流飘荡( )(3),一百许里( )(4),水皆缥碧( ) (5),直视无碍( )(6),急湍甚箭( )(7),皆生寒树( ) (8),负势竞上( )(9),互相轩邈( )(10),争高直指( ) (11),千转不穷( ) (12),鸢飞戾天( )(13),望峰息心( ) (14),经纶事务( )(15),窥谷忘反( ) (16),横柯上蔽( ) (17),在昼犹昏( ) (18),疏条交映( )
3. 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 ,字 、 朝 文学家。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
(2),作者描绘富春江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概括为“ 、 ”八个字;第二段写“ ”二字,抓 和 特点;第三段又分写“ ”,多层次展开描绘。
[课堂探究]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蝉则千转不穷(尽) B、负势竞上(凭依)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
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
3.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 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6. 本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1),视觉上的对偶句
(2),听觉上的对偶句
(3),表达效果
(一)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 吴均 ,是 南朝梁 代文学家。字 叔庠 ,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吴均体 。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B)
A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许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1)猛浪若奔 奔 动作名 奔跑的马(2)皆生寒树 寒 形作名 寒冷之意
(3)望峰息心 息 使动用法 使……平息4) 横柯上蔽 上 名作状 在上边
5、请找出文章中具体描绘春江“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