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着你们的手前行——《病梅馆记》教学反思
阳 云 《病梅馆记》,是一篇看似浅显却内涵深刻的文言文。如何能在有限的一节课中既能落实基础知识,又能深入地探讨其蕴含的情感主旨,这似乎是备课时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根据理科班文科相对较薄弱的特点,我在备课时把重点放在了两个方面:一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尽量交给他们一些方法,让学生们对一直心怀畏惧的文言文不再学得那么艰难;二是尽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力求使枯燥的文言文教学课堂能生动些,学生的注意力能更投入些,四十分钟的学习效果能更明显些。
感谢我的学生,能用期待的眼神和积极的互动促动着我以一份欣喜和激情上完了这节课。遗憾地走下讲台时,我心里多了几分疑惑:这节课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调整才能更进一步地保障课堂的有效性呢? 在与各位听课老师充分的交流之后,我豁然开朗,是啊,假如能让学生预习得更扎实有效些,平时多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假如在备课时,能更合理地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压缩无效学习的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假如能在学生将问题偏移时,能及时将课堂程序导向正常的轨道;假如……这么多的假如或许能将这节课上得更精彩,但当假如成为遗憾时,它带来的却是对自我教学的一个深入的思考,如何加强教学常态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更有魅力的语文课堂,如何提升自身教学的能力和教学的机智,而这些才真正地值得我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真诚地感谢上这次同课异构课的另两位老师,韩丽珍老师的批注式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带给我太大的震撼,我们经常说“授之于不如授之以渔”,但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去落实这一点;刘虹老师课堂结构的严谨,问题设置的精妙,以及她淡定优雅的教态让人如沐春风。她们对于这篇文章的把握令我深受启发,获益匪浅,这种同课异构的形式所带给我的思考却是以往所不曾有的。更应该感谢杨迅老师,将我带进了这个工作坊,提供这样一个广阔的平台,给予我与各位同行学习的机会,还有同样将感谢送给所有来听课并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们,你们的看法让置身当局的我从迷惘到清晰。 于是带着满心的欢喜,携着你们的手,我前行的脚步变得更加有力……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阳云 (广西杨迅特级教师工作坊)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 .了解龚自珍和写作背景。
2 .掌握重点字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 .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 2 .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品味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
3. 让学生学会古文阅读的四步阅读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重点、难点】
托物言志: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情达意。 语言揣摩。
【解决办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由于学生与那个时代相隔很远,理解文章的寓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可结合作者的思想和作品《己亥杂诗》及写作本文的时代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把握通过知人论世来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看看这样的特点与作者感情的抒发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 【学生活动】
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个人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理解内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查找有关龚自珍的资料。
二、导入( 2 分钟) 谜语“梅花三弄”,猜《病梅馆记》的句子。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三、提出阅读古文的四步阅读法,引导学生把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分钟) 初读(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再读(精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 三读(品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
四读(诵读):熟读成诵,诵而能写。 明确本节课将以这四步阅读法完成本文的学习。
四、初读课文,把握字音和句读。( 5 分钟) 1 .教师先读课文,让学生挑出师读错的字音。(此环节既能帮助学生辨析正确的读音,为老师挑毛病的做法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明确几个字的读音:蟠 欹 诏 斫 癖 鬻 2. 检查几句话的停顿。
3. 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五、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7 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合作理解文意。 2. 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3. 教师提出重点字词句,特别引导学生把握本文词语活用的现象:以 之 其 夭 病 泣 顺 六、三读课文,把握内容和主旨及写作手法。( 15 分钟)
1 .确定全文的关键词:病 2. 学生三人一小组,围绕“病”字自己设计问题,并向全班提问,要求尽量用原文回答。
3. 教师归纳,理清全文的思路: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文章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有些人评价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作者开始详细分析病梅产生的缘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虽然“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是,一“未可明诏大号”;二不能让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从客观上说又不能“以其智力为也”。所以,他们只好通过第四个途径了。于是,他们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鬻梅者”,斫正,删密,锄直,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
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予购三百盆”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可见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可见其坚持到底的决心。 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 ——是社会方面对梅的摧残、扭曲;一是作者对梅的哀痛、疗救。这正是全文的基本内容。
4. 学生齐读课文,此环节要求读出感情。 5. 知人论世,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 1 )此环节可以从问题“本文句句说梅,有没有言外之意?”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把握本文的主旨。 明确:本文表面上句句说梅,实际上却是以梅喻人,字字句句抨击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为美,以至使梅花受到摧残,影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丑恶行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暗示的正是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他们根据主子的意图,奔走效劳,以压制人才为业。斫正、删密、锄直,这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恶劣手段;他们攻击、陷害那些正直不阿、有才能、有骨气、具有蓬勃生气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条”和生机窒息的枯干残枝,亦即屈曲、邪佞和死气沉沉的奴才、庸才。作者“购三百盆”,“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被扼杀而痛哭,无限悲愤之中显示了对被扼杀的人才的深厚同情。“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说要破除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束缚、扼制,让人们的才能获得自由发展。“必复之全之”,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这正反映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本文表面写梅,实际是借梅议政,通过写梅来曲折地抨击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篇文章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已亥杂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形象的表层意义和言外之意:
梅 人才 病梅 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 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曲、欹、疏 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
摧残梅的手段:绳、夭、病、斫、删、锄、养、遏 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豢养奸邪小人、扼杀新生力量) 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 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
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 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 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 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
七、鉴赏语言( 4 分钟) 让学生欣赏自己喜欢的语句。
引导学生把握本文语言的特点:本文用词十分准确、形象。如谈到一些人对梅的审美观时,用“曲”和“直”,“欹”和“正”,“疏”和“密”六个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手段,作者用了“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语言十分精当:“斫”字揭露他们对正直人才的粗暴摧残;“养”字形象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豢养奸佞小人的不良居心;“删”字暗喻大批人才遭到压抑迫害;“夭”字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杀;“锄”字直喻大量正直忠贞之士遭清洗;“遏”字指不让人才发扬蓬勃的朝气。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主要是通过“纵”“顺”“毁”“解”和“复”“全”“贮”这些准确而精练的动词表现出来的,这一连串动词显示的是一系列行动,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满腔悲愤和战斗激情。 本文还用了许多整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抒情色彩。比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几句形成排比,一气呵成地写出了那些人的评梅标准。又如:“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几个整齐的句子,写尽了统治者扼杀人才的种种手段,也蕴含着作者的满腔悲愤。
八、课文小结 1 .古文四步阅读法。
2. 重点字词。 3.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4. 文旨:解放人才 九、四读课文,布置作业。
1. 学生齐读,挑选精彩文句成诵。 2. 布置作业:
( 1 )必做:课后练习一、二 ( 2 )选作:联系实际,谈谈中小学教育中的“病梅”现象,写到随笔本上,字数不限,写出真知灼见即可。
今天,是工作坊隆重推出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时间,而我荣幸地成为了上课的三位老师中的一员。上课、评课、交流,充实的一天下来,却觉得收获得远不止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所能给我带来的期待。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