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1课时 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装在套子里的人》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时期的社会现实。在这篇小说里,作者塑造了别里科夫这样一个顽固维护旧制度、旧生活,极端恐惧和反对生活中任何发展变化的典型人物,并明确表示了“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尽管契诃夫由于他的民义主义世界观的局限,还不了解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还认识不到改造旧社会的革命道路,但他却预感到社会要发生巨大的变革,坚信社会光明的未来,特别是他借小说中的人物伊凡·伊凡尼奇的口发出“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的呼喊,鼓舞起人们“改变生活”的愿望。
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以把握人物形象为中心,采用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方法来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画面从直观上来把握人物形象,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从具体的分析中了解人物的典型性格,并进而认识它的时代意义。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多给学生思想发挥的空间。
教学重点 1.体会小说的讽刺意味,分析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讽刺意义;
2.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别里科夫的婚事及其失败;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有关别里科夫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契诃夫及其作品;
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3.使学生了解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并训练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3.使学生学会运用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通过对别里科夫形象的把握,从而憎恶、痛恨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的习惯势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请学生上网查询作者契诃夫的生平、思想及其作品等资料。
2.预习课文,掌握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1)词语的读音。
削(xiāo)(异读xuē) 默(mò)许 祈祷(qí dǎo) 降(xiánɡ)服
辖(xiá)制 搓(cuō) 讥诮(qiào)
(2)词语解释。
六神不安:心神不安。我国道家迷信说法,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叫六神。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辖制:管束。
斋期:有些宗教规定,教徒在一定时期完全禁食,或者部分禁食,或者禁食某种食品。禁食期间就叫“斋期”。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孤僻:孤独怪僻。
撮合:从中介绍促成(多指婚姻)。
游说(shuì):古代叫做“说客”的政客,奔走各国,凭着口才劝说君主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叫做游说。此处指凭口才劝说别里科夫。
五等文官:当时俄国的中级文官。
歹毒:阴险狠毒。
体统:指体制、格局、规矩等。
讥诮:冷言冷语地嘲讽。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什么疾病和事故。
忧郁:愁闷。
郁闷:烦闷、不舒畅。
导入新课
导入1:以简介作家、作品导入。
多媒体课件显示:
作者安·巴·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一生只活了四十四岁,但在他二十五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但局限于表达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带着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