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想北平 上海版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3-31 09:44:21

教学目标

1、              抓住本文独特的切入视角,体会作品简练、纯净、俗白的语言美。

2、              感受理解作者对北平眷念的情感美。

说明:

北平是古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有独特的世态人情,有写不尽的帝王的或平民的、历史的或现实的、传奇的或通俗的人与事;作者是享誉世界的大作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为数不多的语言大师之一。然而,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既非以作家的身份,亦非以小说的样式,更非以鸿篇巨制的形态来写北平;作者只是从一介平民的视角,以一个离家多年、漂泊在外的游子身份,凭借着千字散文的短小篇幅,抒写对故土北平的深深眷念、款款相思,这一特殊视角决定的写作对象——北平的特定内容以及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因素——这是我们解读本文的切口与关键。

     语言大师的作品,自有其独到的魅力。本文的语言美也是我们欣赏、品味的一道佳肴醇酿。老舍先生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即使是这样的一篇思乡的小品文同样也表现了这一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恰当的选材;平民的视角

2、              难点:  对故土情感的开掘与表达

说明:

作者的身份决定选材的角度。在本文中,作者将“北平”视为“家”,自己是游子。游子想家如同赤子思念母亲。正因为如此,文中的北平,读者看不到威严的宫殿、雄伟的城楼、繁华的都市、熙攘的人流,也同样读不出沧桑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沉淀的记忆、压抑的霸气……我们看到的、想到的、感受的只是家------一个住着年迈的母亲,有着幽静的庭院,长着普通的植物花卉,显得安适、温馨的家。“家”,永远是游子梦牵魂绕的地方,是漂泊者永远的心灵的港湾。

   散文是美文,是言情的载体。对故土的依恋、相思,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也是本文的主旨。从情感因素的构成看,其字里行间流露的是真挚的“赤子之情”、“偏激之情”和“故土之情”,而这三者又水乳交融,显得自然而动人。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