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第一单元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创新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1-08 09:20:25

 

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周潭中学 左养正

[设计构想]

1.作为时在青海一所高校任教的“未名人”(尚未成为名人的人)鲍鹏山老师,其《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得以在贾平凹先生主编的杂志《美文》上发表,继而又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他的另一篇《庄子:永恒的乡愁》入选人教版高三《语文读本》),我觉得不是偶然的。读《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三个字:沉甸甸!不仅仅是作者笔下的庄子特立独行的个性形象和“清洁的精神”给人以震撼,更因为作者对庄子独特的解读和感悟,以及他那如火山般喷薄的激情,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又是作者的个性!

2.基于此,本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文章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透过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去理解文章主旨。

3.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

创意说明:

用圈点批注法,抓住倾注作者强烈思想感情和富有深刻理性思考的语句,披文入情,披文入理,从而探究并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入阅读

作者鲍鹏山老师自己说,“我一直喜欢写凭性子来的议论文”,“我喜欢带着感情写作”。《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就是一篇有“性子”的、“带着感情”的哲学论文

二、布置自读,引导批注

课文包括引用《秋水》(节选)的内容,共有10自然段,按议论文的常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其中某些地方蕴涵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理解它们是理解课文的钥匙。请大家参照“练习一、二”,阅读课文,对重点词语、语句或语段进行圈点批注。

三、师生互动,评点课文

课文表达对庄子强烈思想情感的地方很多,重点应放在以下几处:

1.第一段的两个反问句和一个感叹句:

开头两个反问句运用类比手法,从谈“美”入手,似乎要写关于美的论文,又好像是作者在给学生导课,自然而然地切入正题:读庄子,“也往往”让我们“感动”而“手足无措”。段末一个感叹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庄子的无比景仰之情。

[要圈点批注的关键词应该有:手足无措、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感动、天仙才子、造化钟神秀等]

2.第7段两个地方。一个是“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惊人内力”,表达对庄子在物质贫困、甚至温饱难保的情况下能够自觉抵制世俗权势媒聘的诱惑,而洁身自好的可贵精神的由衷赞美。另一个地方是“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这种喷薄而出而又借助比喻的语言,不仅表达了对庄子绝世而独立的人格的高度赞颂,而且十分生动形象,感染力极强。

[要圈点批注的关键词应该有:清洁、内力、孤独、看守、心灵月亮等]

3.第9段中关键词“妩媚”,与开头的“美”呼应,仍然表达对庄子的赞美。

4.第10段是课文中心段,应作重点批注和评析,要抓住以下关键词:

(1)“哲学困境”、徘徊两端、困兽之斗、无计脱身、无所适从、无可奈何──都扣住了课文标题中“无路可走”。

(2)世界黑暗、天下污浊──交代庄子哲学和人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3)蛇的冷酷犀利、鸽子的温柔宽仁、耿耿、荒唐、偏激、怪诞、孤傲──表明庄子极其敏锐、心智极高的“天仙才子”的个性特征;也交代了他拒绝世俗权势媒聘、超凡绝俗的独立人格形成的个性条件。

(4)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用反问句作结,呼应开头,再次表达庄子给我们内心感动与震撼的深刻且毋庸置疑。

四、布置课后准备“练习三”

五、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二]

创意说明: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自觉设疑、辨析、解疑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以及深入探究的能力。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