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案6(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史记迅咧杏镂摹读》)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3-10 09:43:47

报任安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积累文言词语与句式。
2、过程与方法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
鉴赏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司马迁逆境中发愤有为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
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文是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他创作《史记》动机的重要文献。首先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在学习本文前,可安排学生观看了央视《百家讲坛》关于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讲《司马迁》或《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37:绝笔之作》的影像资料,增强学生对本文创作背景的理解。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懂清句意,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并应注意检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全文。
2、研习第1节。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解说: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直奔文章主题,为阅读指向;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解说文题,整体感知
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 “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解说:突出“信”及“信”的来由和内容,为课文内容指向。)
3、学生朗读课文,划出有疑难之处。将注解上的字词注音移到文章上。
曩(nǎng)者  头抢(qiāng)地  伏法受诛(zhū)  暴(pù)肌肤  榜(bǎng)箠(chuí)
圜(yuán)墙  缧绁(lěi xiè)  槛(jiàn)阱(jǐng)  占卜(bǔ) 愠色(yùn) 
倜傥(tìtǎng)  闺閤(gé)  魏其(jī)  诎(qū)体  羑(yǒu)里
4、教师朗读课文。
5、整体感知,把握全文
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研习第1节
1、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①牛马走:像牛马一样奔走的仆役。古代书信常在开头先列具写信人的官职姓名。
②足下:古代对人的敬称。
③曩(nǎng,攮):从前。
④接物:待人接物。
⑤务:事,任务。
⑥勤勤恳恳:诚恳的样子。
⑦望:怨。相师:效法他人的意见行事。
2、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翻译:前时,蒙您屈尊给我写信,教导我待人接物要谨慎,应把推荐贤士当作自己的责任。情意那样诚恳,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研习2—4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研习2—4节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1)所自树立:自己用来立身的。指工作和职位。
(2)用之所趋:意思是为什么去死。用,因;之,代死。
(3)诎(qū,屈)体:指身体被捆绑。诎,同“屈”。
(4)剔毛发:剔,通“剃”。
(5)婴金铁:指颈上套着铁圈,即所谓钳刑。婴,环绕。
(6)被箠楚  “箠”通“棰”,杖 
(7)及以至是,言不辱者……  “以”通“已” 
(8)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碰撞          
(9)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        
(10)审矣,何足怪乎?  审:明白
(1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  所以:……的原因。
(12)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触,碰。
(13)受械于陈  械:刑具。
(14)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妻子儿女。
(15)定计于鲜  鲜:不以寿终。
(16)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遗憾; 私心:自己的心愿。
(17)古者富贵而摩灭者  “摩”通“磨”      
(1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
(1)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